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基于GIS的区域专题地图的制作,是实现区域地理信息可视化的一种重要手段.用该方法编制的区域专题地图,具有“主题鲜明、图面美观、制作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以ArcGIS9.3软件作为处理平台,以《重庆市人口密度图》的制作为例,介绍了从数据收集、矢量化、属性数据输入与处理直至整饰成图、地图输出的整个专题地图制作的主要过程,以期为编制区域专题地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2.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1,(22):58-60
斯洛文尼亚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小国,领土面积两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00万出头。国家虽然不大,可名气却不小,它被誉为“阿尔卑斯山上阳光明媚的国家”、“欧洲的绿宝石”。首都卢布尔雅那面积902平方千米,可人口不到30万,据称是欧洲人口密度最低的首都之一。走在清新透明的卢布尔雅那,透过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斯洛文尼亚的厚重历史,而且能够体味斯洛文尼亚人对往事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23.
结合城乡统筹改革的制度背景,就改革对土地资源价格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从而为城乡统筹改革更为有效的实施提供材料;研究发现,城乡统筹改革对地价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城乡统筹改革增强了人口密度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因素之于地价的敏感性;进一步对土地的类型、区位因素和出让土地方式进行检验,其结果也与前面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24.
基于GIS的人口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提取区域人口信息,在传统的面积内插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口真实分布的面积内插方法。该方法把研究区域分为人口居住区(均匀分布)和非居住区(分布为零),得到的人口分布和传统方法相比,前者更接近于人口的真实分布。用人口密度的递归算法,估计出稀疏地区的人口密度,求出密集地区的人口密度;再把密集区分为新的人口稀疏区和密集区,此过程反复直至求出接近于人口真实分布的人口模型。该方法简便可行,适合模拟城乡结合部的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25.
借助空间自相关思想提出城市人口密度的广义关联函数,进而基于Clark的城市人口密度衰减定律建立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非线性自回归模型.以杭州市为实证对象,检验了上述理论模型并提供了完整的分析范例.研究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平均活动距离、人口活动的自相关系数、城市中心外围作用的自回归系数都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偏自相关函数始终表现为一阶截尾模式.上述现象综合地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内部相互作用的局域化趋势,而局域性对地理空间复杂性的理论建模和演化模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6.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区,进而导致城市地表温度发生变化.以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夜光遥感数据模拟分析研究区内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并利用MODIS影像反演研究区的温度情况,提取出2004—2016年共5期数据,分析研究区内的人口密度、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分区统计法分析二者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高人口密度地区增长迅速且逐渐连接成块,地表温度主要显示出城区高、郊区低且向外递减的分布规律,人口密度和温度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口密度是影响城市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7.
关于贵州的人口密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所拥有的人口数,从这个角度来看,贵州的人口密度不算太高,但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贵州的人口密度巳远远超过了她的实际承载能力。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贵质仍然是贵州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8.
纵向岭谷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GIS手段和统计方法相结合,选择地貌因子和气候因子,研究各类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度和函数形式,并通过人口分布影响因子法模拟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自然地理要素对纵向岭谷区人口的空间格局均具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影响形式存在差异.地貌因子和交通网密度对人口分布影响较为强烈,而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研究区人口分布影响甚微;人口分布与海拔和交通网密度分别呈现负线性和正线性相关趋势,水网密度和坡度对人口分布分别表现为指数和对数的函数关系;(2)受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在纵向岭谷区的分布不均匀,具有整体零散,局部集中的特点,在纵向岭谷区中部形成人口高密度分布带,在东南部形成人口高密度片区;(3)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人为活动指数(HAI)具有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人为活动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4)人口密度提高导致植被指数NDVI降低.  相似文献   
29.
成都市人口地域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成都市各区、市、县的1991年、1996年、2001年的土地面积、年末总人口、年末农业人口和年末耕地面积,通过对成都市各区、市、县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基尼指数和集中指数这一系列的指标的计算,并结合洛伦兹曲线的分析,定量地表达了成都市各区、市、县的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与地形地貌、经济水平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0.
根据古城废弃、湖泊退缩、频降尘期等发生时代的相对一致性,确定了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沙漠化过程存在三次大发展时期,即南北朝、唐末五代和明清两朝,它们均对应近2 ka以来的气候干冷阶段.认为清代中期河西走廊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且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晚近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