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智慧农业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能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血液,必然也会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智慧农业紧密相连,为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需要找准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在分析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因、模式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农业实现路径,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在“三农”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对“三农”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赢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既要面临国际不确定要素增加、国内农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多重挑战,又将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建议重点在生物育种、耕地保育、农机装备与智能化、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绿色生态、新型食品制造、重大风险与灾害防控等8大领域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和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3.
2020年后我国扶贫工作重点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然而解决相对贫困的前提和基础是识别相对贫困.由于相对贫困数据具有“高噪性、不平衡性、相对性、多维性”等特点,现有的单一收入维度的贫困识别方法难以适用,因此提出构建一种基于Lasso稳健马田系统(Lasso-based robust Mahalanobis-Taguchi system,Lasso-RMTS)的相对贫困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Lasso、稳健马氏距离和马田系统三方法融合,使得不仅可以对“不平衡性”和“比较性”的贫困数据进行识别,还可以对“高噪性”和“多维性”的相对贫困数据进行降维、降噪.同时,将稳健马氏距离转换为脱贫指数(poverty alleviation index,PAI),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相对贫困程度.实例数据验证表明,Lasso-RMTS识别相对贫困的精准度高于马田系统和其他传统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24.
2020年我国彻底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实现高质量减贫仍面临挑战。2020年后实现高质量减贫具备持续减贫的制度优势、帮扶优势以及减贫基础优势等发展优势,但脆弱性脱贫返贫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扶贫举措有待优化,中西部农村的减贫发展环境仍需升级,贫困边缘人口的脱贫致富能力尚需提升等因素制约着2020年后的高质量减贫。为破解2020年后实现高质量减贫的制约因素,需构建以防止致贫返贫为底线的长效防贫机制,注重以标本兼治为原则的持续减贫举措建设,重视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减贫环境建设,增强以志智双扶提能力为核心的脱贫能力建设。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还探讨了实现2020年后高质量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优势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5.
梨是我国重要果树,也是我国生产栽培最为悠久的果树之一。本文以梨花节为媒,与乡村旅游结合,助力农民脱贫致富,进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区域减贫过程中,乡村地域系统的外缘要素强势介入,驱动乡村转型与发展水平剧烈演变.该研究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推拉理论模拟乡村地域系统要素流动推拉情景,借此构建脱贫攻坚驱动乡村发展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测度乡村发展与转型演化过程、耦合类型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地域系统要素外流可划分为加速增强、增速减缓、逐渐减弱三个阶段,对应着乡村地域快速衰退、逐步稳定、转向复兴的过程;脱贫攻坚驱动下,乡村发展和转型沿秦岭-淮河一线存在显著南北空间差异;脱贫县乡村发展与转型耦合形成了6种地域类型,其中高发展与高转型类型仅占18.2%,是乡村地域农户生活条件改善及人口转型主导的结果;立足脱贫县差异化的减贫模式,持续激发乡村内核发展动力是脱贫县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29.
从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历史看精准脱贫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十三五,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从"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型,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局面。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30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创新提出了"异地搬迁扶贫"、"异地股份制扶贫"、"技术引进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等模式。本文在总结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多种现阶段精准脱贫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