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
稠油井闭式热流体循环井筒温场计算与抽油杆柱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解法求解稠油井闭式热流体循环井筒温场.提出了改善循环效果的措施.采用节点分析法计算抽油杆柱内的应力分布,根据抽油机、杆工作条件评价热流体循环井筒降粘效果,提出了稠油井抽油杆柱设计步骤,对几种常用抽油杆柱设计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空心抽油杆蒸汽伴热稠油开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稠油井蒸汽吞吐生产中后期,利用空心抽油杆掺入中低压蒸汽方法进行井筒加热,能大幅度提高近井口处的产液温度,改善油井工作条件,从而延长生产周期,建立了描述该工艺井筒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蒸汽参数对井筒温场及抽汲工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伴汽量的增加,井筒的有效加热深度也增加,有效加热范围内的产液温度和井口油温也会明显提高。该工艺特别适用于中浅层稠油生产井。  相似文献   
13.
完善了由微差井温测试资料确定原始油藏导热系数的理论,分析了钻井、完井或洗井造成井筒及近井带地层冷却对后期温度恢复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由井筒内流体介质温度测试资料反推对应地层温度曲线的方法。分析了热平衡状态下井筒本身的存在造成井筒内测试温度与实际地温的偏差及对地层导热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高凝油注(热)水开发过程的三维三相数学模型及易于求解的拟三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拟三相高隐式数值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地层中的析蜡过程和原油凝固及由此导致的地层堵塞。以大民屯油田静安堡砂岩油藏为例,应用编制的模拟件对高凝油藏的注(热)水开发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采用热电联供系统进行能量综合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行性,提出了高凝油的合理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传热学和两相流原理,建立了超稠油双管泵下掺蒸汽井筒加热降粘举升过程中蒸汽与产液沿井筒传热与流动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蒸汽与产液沿井筒的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进行了抽油杆柱受力分析与抽油杆柱设计。运用该模型对辽河油田一口井的超稠油双管泵下掺蒸汽井筒加热降粘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只要加大掺汽量或提高蒸汽干度,该项工艺可用于超稠油开采。这一结果为避免抽油杆柱的断脱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前人建立的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理论求解方法是将凝结水和被加热原油作为一个均匀混合体 ,并按原油来处理 ,即忽略了凝结水膜的影响。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凝结水膜的客观存在和实际影响 ,导出了新的泄油率计算公式 ,并首次推导出水膜层厚度及泄水率的计算公式 ,证实原有理论对泄油率作了过高估计。运用新的计算公式可准确地预测泄油率 ,还可用于预测泄水率  相似文献   
17.
空心抽油杆内密闭热水循环降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机采稠油井产出液的温度,降低井筒热量损失,提出采用空心杆内加隔热管的密闭热流体循环降黏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循环热水携带的热最以及油套环空的隔热性能,使产出液在井筒中维持较高的温度,起到"保温"效果.基于这一井筒降黏原理,建立该降黏_工艺井筒中各流体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同时分析产液量、隔热管隔热性能、原油黏度、循环热水量等因素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降黏工艺能有效维持产出液温度,井筒降黏效果好,且运行成本低,循环热水用量少,节能降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传热学和两相流原理,建立了超稠油双管泵下掺蒸汽井筒加热降粘举升过程中蒸汽与产液沿井筒传热与流动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蒸汽与产液沿井筒的温度分布和压力体质了抽油杆柱受力分析与抽油杆柱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在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与输送过程中,电伴热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各种电伴热系统,确定了电伴热状态下井筒和输油管道的温度场、压力场、合理的伴热深度(长度)及伴热功率,求出了自控温伴热电缆伴热各段的长度,并对电伴热采油工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原油的性质选择伴热深度、强度及抽汲工况参数,根据节能原则、电缆成本和现场条件选择电伴热系统。  相似文献   
20.
前人建立的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采油工艺理论求解方法是将凝结水和被加热原油作为一个均匀混合体,并按原油来处理,即忽略了凝结水膜的影响。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凝结水膜的客观存在和实际影响,导出了新的泄油率计算公式,并首次推导出水膜层厚度及泄水率的计算公式,证实原有理论对泄油率作了过高估计。运用新的计算公式可准确地预测泄油率,还可用于预测泄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