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7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4,36(2):129-132
以红切叶蜂、埋葬甲、白鹭和鲣鸟为实例,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动物双亲抚育行为的一些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包括双亲抚育行为的利弊分析、双亲偏爱和同胞互残三个方面。亲鸟喂养幼鸟可增加后代的存活机会,但也会遭遇一定的风险,这其中就存在着利弊分析的问题,应当如何进行权衡呢?即使是双亲把抚育完全给自己的幼鸟,也不能做到在子女之间完全均等地分配资源,甚至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系数是0.5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白鹭双亲不仅对同胞互残行为不加制止,反而会促使它的发生,这是因为在一窝幼鸟中借助互残行为可自行淘汰那些不太可能存活到生育年龄的个体,这有助于双亲把它们的关爱只传递给那些最有可能发育到生殖年龄传下后代的个体,并使双亲的食物传递损耗降到最低。这是进化和自然选择导致行为最优的又一实例。  相似文献   
12.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1,33(6):334-336
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仅可用于检验动物行为学中的各种假说,而且也可用基因直接解读动物行为的很多特征。有些行为是由单一基因决定的,有些行为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而大多数行为是由3个或更多基因决定的。如果发现X基因的某个变体是与Y行为的一个变体相关联的,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基因与这一行为间存在着直接和近期的关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几百个实验室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因鉴定工作,以确定是哪些基因在决定着动物行为的特征。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的科学家还不断探讨并试图搞清动物行为特征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本文以两个研究实例详细说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印记行为研究小史著名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K.Lorenz)对动物行为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印记学习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海因若斯(O.H einroth)是首先使用印记一词的人,其实早在19世纪,斯波尔丁(D.A.Spalding)就对印记行为进行过广泛研究,在1872至1875年的3年间,他发表了6篇论文,专门研究家鸡的孵化和雏鸡出壳后最初几天的行为。他发现刚出壳2~3天的小鸡就会跟着任何一个移动的物体走,并对这一物体产生依附性。斯波尔丁死于1877年,只活了37岁,他的工作一度被人们遗忘,直到1954年,霍尔丹(H aldane)才发现并重新发表了他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群落? 正如种群是个体的集合体一样,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一个自然群落就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动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许多种群集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具有独特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生物系统。一个森林、一片草原、一块荒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群落。有人  相似文献   
15.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3,35(4):258-263
动物有4 种不同类型的婚配体制:(1)一雄一雌制或单配制;(2)一雄多雌制;(3)一雌多雄制;(4)混交制。一 雄一雌制是指在同一个生殖季节或同一个生殖周期内一只雄性个体只与一只雌性个体配对并生活在一起。一雄多雌 制和一雌多雄制都属于多配制,它们是多配制的两种不同形式。混交制则是指包括多个雄性个体和多个雌性个体的 一种婚配体制,这种婚配体制也有两种不同的亚型。该文简要介绍近期关于动物婚配体制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1,33(4):208-210
概述了动物行为学家对充满魅力的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蕈形体对蜜蜂觅食行为的影响,基因和mRNA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以及保幼激素和章鱼胺等神经激素与觅食行为的关系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蜜蜂觅食行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开辟了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7.
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08,30(5):275-279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太平洋中远离大陆的一个群岛,是世界公认的一个大自然生物进化的“实验室”。达尔文于1835年登上该群岛的所见所闻对其进化理论的形成有很大促进作用。群岛上的14种地雀都是该群岛的特有物种,它们都来自南美大陆的一个祖先物种。达尔文地雀的进化与适应性辐射与其他鸟类和动物有着共通性,因此通过对达尔文地雀进化机制和进化过程的研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夏威夷群岛真正独一无二的地方不是生活在这些岛上鸟类的进化方式,而是这种进化过程是近期内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使我们能够亲眼看到这些鸟类的演变和形态歧化的过程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06,28(3):155-159
本文以各种昆虫、蜘蛛和鸟类为例论述了动物求偶喂食行为的概念、生物学功能和进化,并介绍了动物界鲜为人知的各种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战斗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06,28(5):266-270
战斗行为是动物解决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终办法。战斗的激烈程度与双方为之争夺的资源价值大小有关。战斗的形式多种多样,依动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很多动物都生有专门的战斗器官,如角和长牙等。为把战斗中负伤和死亡的风险降至最小,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如进行分阶段和逐步升级的战斗、靠威吓行为取胜、进行仪式化战斗和战前的实力评估等,同时心理因素也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阐述了动物战斗行为所遵循的各种规范、法则和原理。  相似文献   
20.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6,38(2):116-119
所有的灵长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其社会群体的组成成分依物种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它们在群体中进行取食、漫游、休息和睡眠等各种活动。对灵长动物的社会组织进行归纳分类有助于对各个物种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便于研究能够影响社会组织多样性的各种因素。灵长动物的社会分群是多种选择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一种因素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猴群的大小、组成成分和数量动态。虽然大多数灵长动物生活在本物种所特有的社会单位中,但它们并不是终生都生活在同一个社群中。有些种类是雌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而雄猴外迁到另一个社群中;还有一些种类是雄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中而雌猴外迁;吼猴和小狷猴等是雌雄两性都外迁。从个体的视角看,灵长动物的社群并不是一个稳定持久的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个体的出生、成熟、外迁、迁入、迁出、配对、生殖和死亡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关于灵长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来自于持续1~2年的短期观察,但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长期野外观察资料,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这些资料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物学视角并开辟了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