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天全—灵关幅1:50000区调实践,讨论了遥感资料的选择,对遥感技术在区调工作部署、岩石地层单位对比、组内非正式单位解译、岩相变化及构造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s-现今).  相似文献   
13.
冈底斯西段赛利普一带分布有大面积的钾质火山岩,以前曾被划归上新世-早更新世赛利普群.作者对这套火山岩地层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并重新测制了火山岩地层剖面,在该套火山岩下伏及层间湖相碎屑沉积层中获得ESR年龄0.268 Ma与0.349 Ma.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是以安粗质熔岩为主的钾玄岩系列-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石组合稳定,岩层产状平缓,岩石新鲜,层位相对清楚,故将其命名为赛利普组,属第四纪早-中更新世.这一发现对研究冈底斯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构造演化,进而探讨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藏措勤地区布嘎寺正长岩体地处冈底斯带西段,空间上与大面积中新世钾质火山岩共生,是以中-中粗粒或似斑状霓辉正长岩为主要岩性的中深成侵入体.岩体中正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14±0.05) Ma和(27.15±0.04)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这一年龄数据表明布嘎寺正长岩是整个冈底斯带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后碰撞超钾质碱性系列岩浆岩,暗示拉萨地体内新生代后碰撞陆内钾质-超钾质岩浆作用至晚应始于27 Ma前,且很可能从大约30 Ma前已经发生,而不是目前认为的25 Ma前.该结论对高原南部岩石圈演化及整个高原后碰撞岩浆事件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时空定位.  相似文献   
15.
措勤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中-晚志留世两个陆表海演化时期;晚古生代分为泥盆纪-早石炭世缓坡-台地、晚石炭-早二叠世北部冰海裂谷南部残留海孤台、晚二叠世萎缩台地三个演化阶段;中生代呈现三叠纪-侏罗纪南陆北海、晚侏罗世- 白垩纪末活动边缘下的两个沉积盆地夹持一个(隆升)暴露岩浆弧格局.早-晚石炭世之交是本区古地理分异的重要时期:之前属于陆表海,中部深,东部浅,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各仅有一处,海水侵漫方向由西向东;之后,沉积体系复杂,盆地中心和沉积中心多个,古海水侵漫主要源自北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16.
17.
在龙门山前陆盆地8个图幅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红层地区采用遥感技术在选择地层剖面和踏勘路线,进行填图单元划分对比、岩相变化识别、岩石地层格架分析、研究盆地构造及盆地演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藏北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车头山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位于藏北火山岩带的中段,火山岩主要以熔岩被、平顶山、火山锥的形式产出,熔岩厚约20 ~300 m.对其矿物组合、矿物化学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为一套强碱性的碱玄岩-响岩组合.根据火山岩的接触关系、K-Ar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可分为三期.第Ⅰ期(年龄为34~32 Ma)火山喷发较弱,形成小范围分布的白榴碧玄岩;第Ⅱ期(年龄为29~26 Ma)火山喷溢最为强烈,形成大面积厚层白榴石响岩、响岩质碱玄岩和粗斑状霞石响岩;第Ⅲ期(年龄为24~19 Ma)火山喷发较弱,岩性为白榴碱玄岩和白榴碱玄质响岩.  相似文献   
19.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历史过程 ,由洋盆→洋陆转换→陆内盆地→盆山转换等过程。根据盆地充填和造山带特征 ,讨论兰坪盆地的演化历史及盆山对应关系。通过对兰坪盆地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可将兰坪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兰坪地块形成阶段 ;陆内盆地演化阶段 ;盆山转换及推覆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0.
川北曾家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的生物地层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系有4个生物带:Nankinelalata-Pisolinastaffelinoides组合带,Neoschwagerina-Verbeekinaverbeeki组合带,Codonofusiela-Reichelinachanghsingensis组合带和Pseudotirolites-Chaotianoceras组合带;下三叠统也有4个生物带:Claraiawangi-Ophiceras组合带,Claraiaaurita-Claraiastachei组合带,Eumorphotismultiformis-Entolium组合带和Tirolites组合带。在此基础上,结合火山沉积事件、沉积物注入和分布的明显变化及陆上暴露标志等的研究,建立了该区二叠系-下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7个层序,并分析了相应的环境演变和不同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