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2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55篇 |
丛书文集 | 49篇 |
教育与普及 | 1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1篇 |
现状及发展 | 37篇 |
综合类 | 2534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43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本文在用网络模型描述多孔介质的基础上,用Monte-Carlo法研究了颗粒在网络模型中运移沉积的机理以及颗粒浓度和颗粒尺寸分布对多孔介质渗透率损害的影响。本文应用的方法不仅限于颗粒运移、沉积机理的研究,而且还适合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В.Г.Кузнецо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
流体分布特征及其在储层中的运移取决于岩石的储集性和层序内部结构。块状储层一般是礁或浮游生物建造,部分属地台底栖生物建造,其中流体可进行垂向和横向运移;层状储层是典型的底栖生物建造,具不同渗透性的岩层成互层状,以横向运移为主;岩性圈闭储层产于未补偿拗陷的沥青质-硅质、粘土-碳酸盐建造。层状储层遍及整个显生宙,但其相型、孔隙空间的组成及特征均有所改变。礁块储层的意义在地质历史中随其厚度及非均质性的增加均有所增长。在中生代末的浮游生物建造中常有块状储层。岩性圈闭储层自泥盆纪以来零星出现于较年轻的沉积中。 相似文献
63.
戢斗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5)
珠江三角洲文化形态的性质是务实求利;其特征是商业俗文化;其结构由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港澳文化和西方文化四因素构成;其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曙光”,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64.
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的刻板现状,建议进行较大调整,其基本教学环节及相关教学思路包括:由手至心的转移、对话绘画大师、对话自然和对话专业。此课程设计对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5.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和D亚相,下寒武统幕府山组(∈1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烃源岩为B亚相,生油气潜力大;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根据成藏基本要素的不同,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藏模式(下古生界)和上部油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 相似文献
66.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南部志留系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塔河油田的地理位置及区域地质特征,经过对烃源岩、储盖及圈闭条件的分析,指出塔河油田志留系具备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7.
《现代术语学引论》是中国第一部术语学理论专著,对普通术语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提出了术语形成的经济律和潜在歧义论,对术语词典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文章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学术贡献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8.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 and dibenzofurans
(PCDFs) is reviewed. The primary sources of PCDD/Fs are chemical, thermal, photochemical and enzymatic reactions. Most of
the thermal sources result in emissions into air. The studie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fer promise for
destruction of PCDD/Fs i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69.
采用HK网络模型对防空反导作战网络进行建模,对网络度分布、集群系数、平均距离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将网络模型与典型树状结构的防空反导网络和基于BA无标度模型的网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HK模型的防空反导作战网络具有较好的集群系数和无标度特性,同时表明改变TF连接概率进行防空反导网络设计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natural gas in Kela 2 gas fiel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amount of natural gascomponents and the carbon isotope as well as some otheranalysis data in Kela 2 gas fiel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ource, origin,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natural gashave been discussed. The components of gas in the field tendto be "dry", and the drying coefficient is close to 1.0. Thecarbon isotope tends to be heavier, for instance, the averageof δ13C1 is -27.36‰ and that ofδ13C2 is -18.5‰.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humic natural gas in the Kuqapetroleum system comes mainly from Triassic and Jurassicsource rock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Jurassic source rocks tothe pool maybe is more than that of Triassic rocks. The maincause that the gas tends to be dry and bears heavier isotopecomposi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Kela 2 natural gas is the ac-cumulation of late production of humic source rocks, and itis affected by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s well. Consider-ing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ng and structural history, wecan regard the gas pool formation processes as twice fillingand twice adjusting (destroying), that is, the filling anddestroying process in the early Himalayan movement and thefilling and adjusting in the late Himalayan move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