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41.
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硅橡胶界面-结合橡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表面性质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利用硅橡胶混炼胶界面结合橡胶来研究高温硫化硅橡胶补强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界面的作用形式。结果表明结合橡胶以纳米二氧化硅的网络结构为骨架,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结构性越高,形成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结合橡胶体越好,对硅橡胶制品的补强效果越好。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填加质量分数为0.26~0.29时,表面羟基个数在1.1~1.4之间,有效补强体积最大,补强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342.
亚磷酸三乙酯与1,2二-溴乙烷的加成产物经L iA lH4还原得乙二膦,后者与乙烯基乙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双-[双(2乙-氧基乙基)膦基]乙烷(替曲膦),这是一种新型的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 c替-曲膦的配体,产物及中间产物经IR、1H-NMR、M S得到确证。用SnC l2将99mT cO-4还原成[99mT cO2] 后与替曲膦反应得到99mT c替-曲膦,其放射化学纯度为93%。临床使用表明:制得的99mT c替-曲膦能够满足临床显像要求,且标记简便。  相似文献   
343.
PVA-SH保护胶体对MMA/BA聚合物乳液及乳胶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分子链末端为巯基的部分水解聚乙烯醇(PVA-SH)为保护胶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出具有高机械稳定性的高固含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共聚物乳液.FTIR测试显示,大部分PVA-SH与MMA在乳液合成的第一阶段反应生成了PVA—g—PMMA接枝聚合物.TEM分析显示,在乳胶粒生成阶段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得到的乳胶粒较大并且PVA-SH对乳胶粒的包覆不完整;而在单体滴加阶段加入SDS,得到的乳胶粒明显变小并且PVA—SH对其包覆均匀、完整.三乙醇胺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多分散指数,同时可进一步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在50000左右.PVA-SH含量在0.8%~1.5%(质量分数)范围的乳液,在SiO2等干燥助剂的配合下,可以通过高速离心雾化干燥工艺制备出能够重新分散为接近原始乳液分散水平的高分散性聚丙烯酸酯乳胶粉.  相似文献   
344.
通过比较胶原蛋白丙烯酸水解物、乙烯基类单体均聚物、共聚物及其与多肽接枝共聚物的13CNMR谱图,证明在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时乙烯基类单体确实与胶原蛋白水解多肽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在δ为69.6~69.8及44.1~44.5处出现接枝共聚特征吸收.并对其反应历程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345.
水体中氯乙烯O3/H2O2氧化降解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停止流动(Stopped—flow)光谱仪反应器研究了水体中氯乙烯在298K和pH为3—11时的化学氧化(O3/H2O2)降解及其动力学,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获得了反应动力学常数,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46.
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乙醇连续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3种测定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乙醇连续发酵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硅橡胶膜的渗透蒸发作用可有效消除乙醇发酵过程中的产品抑制效应,将乙醇产率提高至传统发酵过程的3~4倍;从发酵液中连续分离出来的乙醇,经过冷凝后成为高浓度产品,冷阱收集液乙醇浓度可达原料液乙醇浓度的4倍左右.膜的固定作用使反应器中保持了较高的酵母细胞浓度,但是无机盐、不挥发性副产物及老化细胞的堆积会影响细胞活性,为了获取高乙醇产率,必须将部分发酵液从膜生物反应器中取出.  相似文献   
347.
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萘普生片释放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得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丙烯酸(PAA)均聚物.将PVP和PAA简单混合制备物理混合物,通过旋转蒸发法制备PAA/PVP复合物,分别以PVP、PAA均聚物、物理混合物、复合物为载体制备药物(以萘普生为模型药物)片剂,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以PAA、PVP为载体的萘普生片.考察这些药片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度,以研究它们输送药物的特性.结果表明:与PVP、PAA均聚物和物理混合物相比,PAA/PVP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能使萘普生具有肠溶包衣片的性质;而且提高载体中PAA的比例可使萘普生的释放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