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科技产业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同农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搞好科技产业是提高科技成果农业贡献率的有效途径,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增加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2.
阐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村干部农业技术知识的要求,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干部所具备的农业技术知识的状况,提出了以培养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对有志于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农业技术知识教育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93.
以本科化学专业结构化学课程中“多电子原子的Schrodinger方程及其近似解”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了解相关前沿,并进行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94.
铁楼是甘肃省文县唯一的藏族乡,近年来铁楼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教育医疗卫生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铁楼因地理、历史及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认为铁楼藏族乡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须制定“旅游富民”规划,确立旅游在铁楼藏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其次移民兴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村,打造白马藏族文化品牌,实现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转型;其三要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5.
阐述了加强村居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村居文化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习惯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是国际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四个苗族村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习惯法进行了田野调查,对集体林和私有林进行了样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苗族村规民约对当地的山林树木、动植物资源、稻田和农作物的保护与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山林火灾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的差异与互补分析,本文建议采取国家法与习惯法相互融合和协调的方式,促进苗族习惯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此促进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7.
传统村落是人类长期适应环境的具体创造,积淀了数千年古老的文化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开发潜力。作为传统聚落的典型代表,山西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和其他地区相比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平遥古城在对其景观开发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8.
苏彩萍 《太原科技》2011,(1):104-106
义兴寨金矿床是五台山区具有代表性的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规模大、品位好,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地区的找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主体涵盖村寨居民、地方政府与外来投资者。各利益主体在旅游开发的互动与博弈中存在的权利失衡态势可能导致旅游开发难以维系。为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权力失衡的态势出发,合理界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角色,构建利益约束机制和行为监督机制,发挥社区组织和社区精英的作用,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00.
村庄债务是与乡村债务不同的概念,统计分析发现,村庄债务具有明显的历史性与失衡性的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乡镇等政府机关、农民个体是其主要债权人。与学界普遍认为私人将代替金融机构成为村庄的主要债权人的观点不同,笔者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成为村庄最大债权人,其次是农民,乡镇债权人的地位最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村庄债务对农村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村庄债务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