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光通信28Gb/s非归零码高速串行接收机的快速锁定、低抖动时钟数据恢复电路。为了解决时钟抖动性能和锁定时间难以兼顾的问题,在比例-积分通路分离的电路结构中,提出了锁定检测判别技术,实现了比例通路增益的可调节,使得环路能够在低抖动的情况下快速锁定。通过Cadence Spectre进行仿真,当环路中使用锁定检测判别技术时,锁定时间为400ns,抖动峰峰值为2.5ps。相较于未使用该技术的环路,锁定时间缩短了33%,抖动降低了40%。  相似文献   
52.
基于端到端时延保证的紧急分组优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能够提供端到端时延保证的多跳间时延协作Crossbar调度算法(紧急分组优先算法)。 该算法以分组头中记录的剩余时延为权重对分组进行调度,通过控制分组在各跳上的时延不但能够保证 分组的端到端时延,还能够平衡不同跳数分组的端到端时延。算法还能够使路由器避免维护每个流的状态 信息以及对单个流进行复杂的队列管理和调度,由此增加了路由器的可扩展性。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具 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端到端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较低的分组丢弃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53.
数据采集系统中,周边电路会对ADC(analog data converter)性能带来影响。周边电路一般包括线性放大电路和采样时钟电路。线性放大电路的影响由其增益、噪声系数和通带带宽决定;时钟电路的影响取决于采样时钟抖动的方差。分析了线性放大电路和采样时钟电路对ADC性能的影响,推导了ADC有效位数减小量的表达式,给出了理论计算与仿真实验的对比结果,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对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基于端到端时延保证的紧急分组优先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能够提供端到端时延保证的多跳问时延协作Crossbar调度算法(紧急分组优先算法)。该算法以分组头中记录的剩余时延为权重对分组进行调度,通过控制分组在各跳上的时延不但能够保证分组的端到端时延,还能够平衡不同跳数分组的端到端时延。算法还能够使路由器避免维护每个流的状态信息以及对单个流进行复杂的队列管理和调度,由此增加了路由器的可扩展性。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端到端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较低的分组丢弃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55.
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级的锁相环(PLL)抖动仿真方法.分析了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电源和地噪声以及控制线纹波对输出抖动的影响.采用全摆幅的差分环路振荡器、全反馈的缓冲器以及将环路滤波器的交流地连接到电源端等措施,减小了PLL的输出抖动.给出了一个采用1st silicon 0.25μm标准CMOS工艺设计的250 MHz时钟产生电路中低抖动锁相环的实例.在开关电源和电池供电2种情况下,10分频输出(25 MHz)的绝对抖动峰峰值分别为358 ps和250 ps.测试结果表明该行为级仿真方法可以较好地对PLL的输出抖动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56.
提出了关于时钟jitter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是在等效采样的基础上,对采样信号做平均,平均后的信号就是原采样信号与时钟jitter的概率密度函数(PDF)的卷积,所以理论上时钟jitter可以通过对平均的信号进行反卷积得到,而实际操作中反卷积很难得到。按等效采样间隔把卷积离散化为一个线性卷积的形式,从而在最小方差意义上给出了时钟jitter概率密度函数反卷积的结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给出时钟jitter的均方差,同时也给出了时钟jitter的分布,实现了某种意义上jitter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57.
前向纠错编码传输机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前向纠错(FEC)编码在抖动参数上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的动态FEC传输机制(DFEC).新机制中,发送端收到反馈信息后,只调整数据的冗余度而不会为了等待反馈信息停止数据传送.在NS2平台上的仿真结果对比证实,所提出的DFEC传输机制可以改善接收端在抖动参数上的性能,为提高实时视频传输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8.
根据面向“时敏目标”打击的航空通信系统信息传输要求,提出了一种差分服务媒质接入控制协议。协议采用多信道随机接入机制,通过信道忙闲程度自适应地调整各优先级业务的发送时延抖动窗口的方法,为各优先级业务提供差分服务。在分组排队阶段,建立了 M/G/1/K 排队模型,得到了稳定状态下发送缓冲区队列长度的概率;在分组服务阶段,建立了突发时延抖动自适应模型,得到了分组的平均服务时间;在分组传播阶段,建立了突发碰撞模型,得到了分组成功传播概率;然后推导了该协议的平均时延、传输成功率和系统吞吐量等性能指标的理论表达式,并给出了最大抖动窗口的设置原则。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大大提高了系统重负载情况下高优先级业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区分业务优先级且对高优先级业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航空通信组网系统。  相似文献   
59.
参考基于反馈的流媒体拥塞控制算法FCA基础之上,从减少系统抖动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反馈的流媒体拥塞控制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NFCA算法在延时抖动有所改进,更适合流媒体的传输。  相似文献   
60.
基于二进制编码的网络时间隐蔽信道,信道容量有限,可传输信息量较少,受网络状态的影响较大。为在较复杂网络状况下,有效提高隐蔽信道的容量,提出了多进制网络时间隐蔽信道的设计。通过信道容量分析,得出多进制通道的可行性,并设计三种通道实现方式;针对单路径下延迟抖动特点,分析各种通道区分不同编码的计算单位,保证通道的有效性。仿真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三种多进制网络时间隐蔽信道具有较高的信道容量,各有特点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