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系统科学   217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75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孔隙类型。认为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进积到滨浅湖而成的粗粒三角洲,其水上部分为辫状平原,主要由辫状河道组成,水下部分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二者呈三层叠置,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由于其储集体分选较好,粒度较粗,泥质含量较低,各个岩相侧向连续性较好而具有极大的油气储集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相似文献   
32.
蓄水两坝间长系列水动力及泥沙淤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李家峡间的贵德-李家峡河段的蜿蜒河道进行了研究,为蓄水两坝间的通航和河床稳定性问题提供可行性分析依据.根据二维水流连续、运动方程、悬沙扩散方程和两相流底沙运动方程,采用加权集中质量剖分方法,建立了蓄水两坝间水动力、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提出了泥沙交换和河床粗化计算模拟的物理图案,对长系列水动力和泥沙运动进行了模化处理.通过调试,验证了水尺水位和李家峡建坝前该河段4年的地形演变量.应用李家峡建坝后典型水文年长系列的组合资料,预报了河床经长期冲淤调整后迭到基本平衡需要的时间.介绍了泥沙交换和河床粗化计算模拟的物理图案和长系列河床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3.
圆碟形潜水器阻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碟形潜水器外形设计.在三维贴体坐标系下,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可压缩的雷诺平均(RANS)方程,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实现方程的封闭,数值模拟了艇体周围的粘性流场.通过对不同雷诺数下的粘性绕流和阻力性能的研究,并与水池实验结果相比较,证明了数值计算在潜水器阻力性能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河道大型水库水力过渡区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河流连续体理论,分析修建大坝对河流水力学要素的影响.根据水力特征的变化,对河道型水库工程影响区域水力过渡区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各个水力过渡区内的水文水力特征、空间结构、物质结构和能量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文水力特征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要素的变化,最终将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胁迫.  相似文献   
35.
根据水下结构混凝土裂缝中富含水分的特点,设计一种高性能复合注浆修补材料.在保证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水下抗分散性的情况下,对不同配合比的复合注浆修补材料进行对比试验,探讨其各方面的性能.在适当的搅拌时间下,各组分材料发挥组合效应,使得复合注浆修补材料具有优良的流动性和水下抗分散性.活性硅质材料的掺入量和水灰比的比值,都会对复合注浆修补材料的流动性、凝结时间、粘度、强度和收缩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6.
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展闽江下游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7.
针对水下声场在水表面激励横向微波的现象, 建立一套测量水表面横向微波波长的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 利用该系统对水表面横向微波波长进行了测量, 将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表面横向微波是色散波, 理论模型给出的波长量级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  相似文献   
38.
大通河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对水的变化十分敏感,跨流域调水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大通河跨流域规划调水工程较多,将引起水文情势的剧烈变化,对河道内生态和水环境影响产生显著的效应,基于生态需水、河流纳污能力等理论,分析研究了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水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道内水生生态、水环境和河谷陆地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9.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2年8月~2003年7月对四川西部理县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理县干旱河谷区,不饲海拔高度0~5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阴坡比阳坡高。而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阳坡比阴坡大。同一坡向不同海拔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为2050m处的最高,1850m处的次之,1450m处再次之,1650m处最少,表明了在干旱区河谷的两岸坡面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在坡面下部靠近河流处次之,中下坡水分条件最差。相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的趋势,且3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相似文献   
40.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表层土壤含盐量,以及盐分组成和积盐厚度等是研究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盐渍土野外调查、采样和土样化学分析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表层土壤总体含盐量较高,且盐渍化程度差异较大.土壤盐分中,阴离子以Cl-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89.95%,阳离子含量以Na 为主,占阳离子总量85.72%.盐分组成为钠型盐氯化物占优势,主要的可溶性盐为NaCl,其次是Na2SO4和CaCl2,MgCl2位居第三.对该区域表层土壤给出了由电导率预测Cl-、Na 和土壤盐分含量的模型.模型预测精度可靠,可用来快速、经济地模拟和预测该地区的土壤Cl-和Na 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