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唐传奇中的名篇《霍小玉传》多被定位为爱情悲剧,并突出强调了霍小玉受压迫,被侮辱的形象。可是.由于霍小玉的悲剧根源在于封建社会规范,这一规范所构筑的文化环境同样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群体。因此,《霍小玉传》的悲剧不应该是单维度的,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另外,根据小说各角色身份地位的不同,其悲剧意义也各有指向。  相似文献   
92.
关于基督教是否具有悲剧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本文认为,出现对立观念的根源在于没有看到基督教内在的差异性。基督教既有信仰体验的成分,也有宗教实践理性化的成分。如果是从前者而言,它就具有悲剧性。如果从后者而言,它就是一种神学的图式化,无悲剧性可言。在基督教与悲剧的关系上,任何绝对化的观念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93.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悲剧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福斯特的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主人公莉丽亚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命运的产生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社会因素、男权思想和她自身性格弱点等。  相似文献   
94.
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的主人公康伟业与四个女人的经历构成了一段人生旅途的来往,他在婚姻、爱情、人生中的失败,说明理想的婚姻爱情生活总是经不住世俗生活的冲击,人生就在这一次次对抗世俗生活的平庸中失去了崇高的追求,渐渐变得麻木、困顿、物化。  相似文献   
95.
《牡丹亭》悲剧主人公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殉情而死的曲折情感经历,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加以实施并蕴藉着关爱"至情",体认着浪漫主义特质的叙事表征。可以说,汤显祖以神奇笔触演绎的人鬼之恋、起死回生、神异梦幻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人生伤痛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对生命挚爱的某种执著求索,从而使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97.
试从祥子这个主人公入手,全面深入地挖掘《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祥子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以往论者所关注的经济上的无法翻身。他的悲剧除了买车愿望不能实现的事业悲剧外,还包括屈从虎妞及不能与小福子结合的婚恋悲剧和最终丧失生活理想、善良品质的“人”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造成祥子悲剧的具体根源有刘四爷的有序剥削、孙侦探的无序掠夺、虎妞的婚姻讹诈等等,总之是那个“虎”吃“骆驼”的“动物世界”。老舍先生对祥子悲剧根源的揭示既是具体生动的,又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98.
玛丽雅姆从一开始便渴望合作原则沟通,但一直被婚姻和家庭环境压制,最后在保护莱拉无望的情况下,杀死了丈夫拉希德,并且在从容赴义的过程中,为自己所关爱的人付出了生命,成就了自己生命中最为悲壮的合作性沟通,最终绽放出人性尊严的光芒。  相似文献   
99.
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有两个表面对立却相互补充的艺术形象,在五四时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反响.从一个时代文学的联系性与整体性来说,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对峙而互补的艺术形象,合起来审视,恰好构成相反相成的艺术统一体,同时反映着社会生活中人性的两面,从而加深我们对人由表及里的更深认识.  相似文献   
100.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由于没有自主能力,只能依靠男人,依赖婚姻,她们把爱情或者婚姻看成了生命的全部。为了获得男性的爱,女性实施“色诱”,而结果或许诱惑了男人的同时,也诱惑了自己的先天性缺陷;最终陷入了一种“戒惑”,一种被男人或自己抛弃的“绝对”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