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了解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的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小说《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小说,一部个人奋斗者的心理小说。  相似文献   
73.
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性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尤金·奥尼尔却在他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74.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76.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回归——回归传统,小说用记忆逻辑来叙事,将形式纳入意义之中。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时间错置,文本中的时间被注入了叙述者的心理情绪,体现了叙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77.
Thomas Hardy had a developing conception of tragedy in the process of his novel creation. When he wrote Tess of D'Urbervilles, he became fully aware that the human tragedy resulted far more from society than characters themselves. The article is to elaborate how society imposes on Tess the tragedy in a planned way.  相似文献   
78.
浅谈知识经济与高职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对各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其成名作《天边外》,通过对罗伯特、安朱和露丝三人悲剧人生的描述.体现了奥尼尔悲剧审美现和审美价值。让现代青年人更加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应如何定位、如何与命运抗争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80.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