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林语堂笔下的红牡丹,一生执着追求灵肉和谐的理想爱情,无所畏惧,不屈不挠,但一次又一次都陷入失败的深渊,最终无奈地走人灵肉背离的婚姻悲剧。本文通过对牡丹爱情悲剧的解读,发现导致牡丹爱情悲剧的原因,是牡丹自己任性偏执冲动的极端个性,而操纵牡丹悲剧的命运之神,是根植于作者林语堂内心深处的不可动摇的“中庸”人生理念。  相似文献   
52.
爱有尽时:《伤逝》悲剧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论者认为:造成《伤逝》的爱情翡剧的原因在于渭生和子君这样的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没有把个人的解决和全社会的解放联系起来,妇女没有取得根本的经济权,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鲁迅写这篇议题喧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更多地侧重于表现受过“五四”洗礼,,接受过西方现代文化的小资产阶段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尚没有挣脱传统的限制,又受到崇尚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西方文化的制约,这双重的困境投射在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用家庭上,造成了双方在思想,文化及各自独特的性爱心理之间的巨大差距和鸿沟,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引发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53.
鲁迅曾指出:娜拉们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子君回来了。陈白露却堕落了。自我堕落而又不甘沉沦,厌倦奢靡生活而又无法摆脱.放荡空虚而又善良天真之心未泯,陈白露半梦半醒的无法平衡的内心矛盾终使她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相似文献   
54.
《杀夫》是李昂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揭示了封建男权社会下"生为女人不是人"的女性悲剧命运。不论是"吃不饱"的林市阿母,饱受经济、性、精神压迫的林市,还是深受封建思想荼毒而人性扭曲的阿罔官,抑或是相对自由但同样走不出厄运的妓女金花,都共同反映了妇女悲惨的生存状况。作品的批判矛头直指男性沙文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5.
严羽针对当时受理学浸染和江西诗派影响的诗学现状,充分吸取传统话语资源,兼容并蓄,把已有的"识"、"参"、"悟"等范畴纳入其严密的诗学体系中去,将零散的、片段式的观点串联成一个互文的有机体系,赋予其辨证色彩,在"突围"中求"新变",体现了继承传统和独特创新的统一。同时,他的艺术理想同宋代诗风及文化氛围格格不入,与时代的错位注定其孤军奋战,也塑造着他成为批评史上的理论斗士。严羽诗学的悲剧意蕴折射出其理论的超前性和思想的跨时代性。  相似文献   
56.
中国古代诗词的悲剧心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诗词的悲剧心态已经成为古代诗词文学传统悲剧性的内定因素,走不出的政治荒漠、生命觉醒的伤痛、现实的无法超越构成了悲剧心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莎翁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模棱两可一直是批评界争议最多的一个话题.作者想利用文化研究中的理论为剖析工具对该剧中的模棱两可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对中世纪社会和现代社会转折时期的历史考据和对过渡时期主流文化和残余文化间的动态及错综复杂的关系的解读,可以发现并得出哈姆雷特王子悲剧人生的原因,在于他对于社会转折时期的模棱两可没有能够作出正确的分辨及判断.  相似文献   
58.
彭家煌小说创作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煌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作家群中的佼佼者 ,文章从以平凡朴素的题材表现深刻的社会内容、客观冷静的写实作风、对人物细密的剖析能力及“悲喜剧”相互交融等方面探讨了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9.
陕西近代歌谣从礼教观念,婚姻模式等方面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地位、角色和心理,描写了裹脚、畸形婚姻、媳妇难做等具体细节,全面凸显出近代女性婚姻的"生活相"。处于新旧交替的近代社会,民间传统仍根深蒂固,社会仍以男性为主,对女性歧视,性别压迫仍没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60.
《红楼梦》是一出为天下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这些在封建社会末世中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让人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命运的悲剧结局充分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惨遭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