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41.
金庸武侠小说程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式化是武侠小说的共同特征。旧武侠小说以一定的社会化环境为依托,传达大众潜藏的无意识欲望。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程式难以适应现代需求。但金庸作品的出现,使这种现象大为改观。金庸继承并改造传统叙事模式,使陈腐的叙事模式表现出新的内涵。透过纷纭复杂的情节,贯穿其中的是金庸小说的三个母题:寻找自己——爱的困惑——归隐情结,形成一种主导性模式——“生存模式”。作有意识地揭示人类的生存处境,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体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42.
作为广义的悲剧来说,它蕴涵了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哲学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分析和比较中西方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之大不同及其原因。认为中国悲剧意识内在于儒家的“入世”思想中,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消解了悲剧意识,导致了悲剧精神的缺乏。西方悲剧意识的哲学基础源于主客二分的柏拉图“理念说”,因此在与世界的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43.
变形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古往今来,女性的变形现象都尤为严重,女性的变形悲剧也实在值得深思。文章主要以老舍、张爱玲、凌淑华及林海音的现代小说作品为蓝本,阐述变形女性形象的特征、产生变形悲剧的原因及对其现实社会的启示。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并尽早使这一弱势群体远离变形悲剧。  相似文献   
244.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45.
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运用"公共地理论"的基本逻辑,以我国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公共地悲剧"现象,并探讨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246.
莫言以女性为中心建构他的文学天堂,并以“美”为主旨来塑造他的女性王国,他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人性美、母性美、悲剧美的品质,这些品质包蕴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与作者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以作品为依据,分析其中女性人物的特征,挖掘作者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47.
本文对中国古代悲剧与希腊悲剧产生的时代及不同的主题、人物、结局进行了比较,并简析了形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否定了中国古代无悲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