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4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1493篇
系统科学   1764篇
丛书文集   544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35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6608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752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964篇
  2008年   919篇
  2007年   1193篇
  2006年   1046篇
  2005年   990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804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663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539篇
  1998年   430篇
  1997年   379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8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提升管反应器中催化裂化与热裂化反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对工业提升管中的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进行了实验模拟研究,考察了反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催化裂化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缩短反应停留时间和提高剂油比可有效抑制提升管反应器中热裂化反应的发生,提高轻质油收率;提高反应温度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轻质油收率,但反应温度过高会使热裂化反应加剧,从而使产物分布变差;当采用高温、大剂油比操作时,缩短反应时间,尽量消除提升管反应后期的热裂化反应,是改善催化裂化产物分布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CDMA蜂窝网无线定位技术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检测移动台信号到达2个基站的时间差实现CDMA蜂窝网中移动台定位的方法研究,对该定位技术进行了实际测试,分析了造成蜂窝网络中无线定位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实际情况下实现该项技术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验证,达到了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蜂窝的定位与基于卫星的定位都是当今无线定位的研究热点。在分析了独立采用基站TDOA定位和同步卫星TDOA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基础之上,提出了蜂窝网无线定位辅以同步卫星TDOA的定位方法,给出了各自的TDOA定位的算法,并分别对TDOA定位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表明这种定位方法弥补了独立的蜂窝网无线定位和同步卫星定位系统的不足,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994.
安东  Li  Weiguang  Cui  Fuyi  Wang  Rui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6,12(1):91-96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removal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formation potential by artificially intensifi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 process which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ozone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The results show that 23.1% of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and 68% of haloacetic acid formation potential (HAAFP) can be removed by BAC, respectivel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removal rates of the same substances were 12.2% and 13-25% respectively only by GAC process. Compared with GAC, the high removal rates of the two formed potential substances were due to the increasing of bioactivity of the media and the synergistic capabilities of biological degradation cooperating with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BAC process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long backwashing cycle time, low backwashing intensity and prolonged activated carbon lifetime, etc.  相似文献   
995.
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快速分析平面光波光路器件传输特性的2D时域有限元束传播法(FE-TD-BPM)模型.与常规时域差分格式的有限元束传播法相比,在时域实现了一维有限元(FEM)离散化处理,基于完全匹配层(PML)边界条件给出了全有限元离散化模型.为了验证算法的精度以及速度,模拟分析了直脊波导以及波导光栅,并且与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无条件稳定、计算速度快,与常规时域差分格式的有限元束传播法相差在0.002%以内,并节省了约70%的机时.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决分布式环境下挖掘全局序列模式常产生过多候选序列,加大网络通信代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环境下的快速挖掘全局序列模式算法--DMGSP.该算法将分布式环境下的各站点得到的局部序列模式压缩到一种语法序列树上, 避免了重复的序列前缀传输. 采用合并树中结点序列规则和项序扩展策略,对非频繁序列进行剪枝,有效地约简了候选序列,减少了网络传输量,从而快速生成全局序列模式.算法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数据集环境下的DMGSP算法性能优越,能够有效地挖掘全局序列模式.  相似文献   
997.
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概率论方法,通过对由多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不同组合概率的研究,得到了跟驰车头时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基于经典车头间距模型,通过对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下最小车头间距的研究,得到了多车型混合车流的组合车头间距,进而得到了跟驰车头间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推广了由大、小2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研究表明,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不仅与反应时间、车辆速度、车辆长度、制动性能等有关,还与混合车流的车辆组成状况及跟驰序列相关.最后实例分析了不同小型车混入率情况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一种在联合发送多用户下行链路中的半联合优化传输算法及其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下的性能分 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联合发送多用户下行链路中数据传输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和小区内的多址干扰。根据 基站发射天线的离开方向(DOD)在全向均匀分布下的空间特性来优化总发射信号,从而减小干扰。并且在TDD 系统环境下做了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这一优化传输算法的误码率性能比传统的联合发送算法和联合检测算法要 好,在TDD环境下具有更加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有效的滤波方法和多尺度估计是无线定位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减小在蜂窝网无线定位中非视距传 播(NLOS)对波达时间(TOA)测量距离的误差影响,先结合NLOS误差特性对标准Kalman滤波进行修正,然后提 出将不同采样率的修正Kalman滤波方程与多个尺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种动态多尺度系统(DMS)模型,并给出基 于Haar小波的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优于直接进行Kalman滤波的效果,能较大幅度地提高 TOA测量距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一种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支持向量回归的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建模方法.首先,针对时间序列的非平稳特征,通过经验模式分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式分量,使其中每个分量均成为平稳序列;其次,对每个本征模式分量,基于支持向量回归建立相应的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最后,再一次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对这些预测模型进行非线性组合,得到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仿真实验和工程应用均表明,所提的预测建模方法与传统的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建模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说明该方法对于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