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6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三相电压型逆变器这个时变的、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的开关型非线性系统,应用开关函数建立了考虑滤波环节寄生电阻的系统数学模型,引入开关周期平均算子将时变的系统转化为连续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大信号动态数学模型,同时应用小信号扰动法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数学模型,得出从占空比输入到逆变器输出的传递函数。讨论了大小信号模型的适用范围,分析了小信号模型中寄生电阻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不考虑寄生电阻理想情况下的逆变器稳定性能差于考虑寄生电阻的非理想逆变器。因此,在分析逆变器稳定性能和闭环设计过程中,可优先考虑理想情况下的逆变器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2.
针对变频器控制面板操作复杂,专业化要求较高且无法实现实时控制的问题,建立了基于RS485串行通信接口的三菱变频器网络控制系统。采用三菱变频器专用通信协议实现工控机对变频器的启动、状态监测以及对变频器内部参数的读写。以速度控制为例,给出了基于RS485进行串行通讯控制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平滑无极调速,调速精度小于±0.2%。  相似文献   
93.
单相并网逆变器广泛地应用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它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对电网电压的锁相。分析了基于Park变换的锁相环原理,并进行了改进。针对并网逆变器采用的LCL滤波器,采用了基于电容电流前馈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案,推导了LCL滤波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电容电流前馈,推导出加入前馈后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不同前馈系数的bode图,分析出不同前馈系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单相并网逆变器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型锁相环和有源阻尼控制的正确性。搭建了硬件平台,进行了并网硬件实验,验证了以上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针对三种带逆变器的光伏(photovoltaic,简称PV)发电系统,首先分析了它们实现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控制的原理,然后找到了它们实现MPPT控制的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以其中一种结构的光伏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实现MPPT控制的方法.最后,仿真实验一方面验证了实现MPPT控制的约束条件正确性,另一方面验证了所提MPPT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
利用弱测量和量子反弱测量方法研究了一个V-型三能级量子系统处在振幅耗散退相干环境作用下的问题.得到了相应的最优化条件、保真度以及成功率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到当弱测量和量子反弱测量强度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该退相干的三能级量子系统能有效稳定.  相似文献   
96.
以某企业建立的采用液冷冷却系统的IGBT模块实验平台为基础,对一3MW紧凑型风电机组的IGBT模块的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在动态实验中采集到的数据,得出了逆变器输出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验数据对模块温度以及发热量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兆瓦级风电变流器中IGBT模块温度与发热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测结果表明,该风电机组逆变器的效率为98.62%,IGBT模块的最终工作温度保持在50~56℃,说明采用的液冷冷却系统对大功率IGBT模块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97.
控制系统是逆变式直流弧焊机的核心,基于PIC16F684单片机设计了数字化弧焊机控制系统,论述了逆变式直流弧焊机控制系统的主体结构和控制原理以及相关电路设计,不仅实现了弧焊机内部温度控制、电焊起弧控制、电流调节反馈及故障显示方面的数字化控制,还解决了传统弧焊机产品一致性差及焊接控制精度差的缺点,初步达到了焊接控制的数字化及智能化。  相似文献   
98.
利用非相对论性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研究了与双光子场作用的级联三能级原子的粒子布居数的时间演化规律,证明了粒子布居数呈现出周期性崩塌与回复效应,解释了在不同条件下系统表现出不同的崩塌与回复性质的原因,指出了中间能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讨论了激发相干态光场与级联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时原子、光场和整个系统的量子信息保真度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了光场参数和失谐量对保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场参数和失谐量对保真度的振荡频率和振荡周期有明显影响,而对保真度的平均值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0.
焊接电弧的三维外特性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固定外特性电源对焊接电弧的控制常难于达到最佳效果。为此,提出了三维外特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弧焊电源系统必须满足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设计了微机控制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逆变电源,该电源可通过分析电弧状态及焊接工艺要求实时调整其输出,实现了焊接电弧的三维外特性控制。实验表明,三维外特性控制用于CO2焊接时减少了飞溅,改善了焊缝成形,用于纤维素焊条全位置焊时,解决了断弧和熄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