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奥氏体不锈钢小孔钻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仿真和试验对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奥氏体耐酸钢(1Cr18Ni9Ti)的小孔钻削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三维钻削过程,研究小孔钻削加工过程中钻削力、温度等随切削用量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对1Cr18Ni9Ti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两者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进一步优化切削参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2.
针对双机器人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路径生成方法,提出了从机器人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路径离线生成的更换工具坐标系方法.给出了双机器人协调跟随运动的运动学约束分析,描述了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中从机器人工具末端路径生成的方法和步骤,搭建了双机器人变姿态协调跟随运动的实验平台.最后通过双机器人变姿态直线和圆弧协调跟随运动实验,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3.
基于汽液两相流沸腾换热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某柴油机气缸盖与冷却水腔组成的流固耦合传热系统进行了整场求解,得到了气缸盖的温度场分布,并通过与气缸盖温度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将温度场结果施加于气缸盖、螺栓、机体所组成的热机耦合系统中,对气缸盖进行了结构强度计算,得到了气缸盖火力面热机耦合应力分布.采用试验设计方法,将冷却水进口温度和速度作为输入参数,对火力面应力较大区域的最大等效应力进行了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汽液两相流的沸腾换热可以有效降低气缸盖火力面的最大热机耦合应力;火力面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喷油器座孔周围;冷却水进口温度对火力面应力较大区域的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14.
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垃圾渗滤液的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分离变量法对多场耦合作用下填埋场内渗滤液的压力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逐渐降低.并与纯渗流情况下的压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耦合作用下的压力要小于纯渗流情况下的压力,耦合作用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15.
采用不添加Mo,Cr,Ni,低成本V-N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对实验钢进行控轧控冷(TMCP)实验,探讨其相变机理与析出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热轧微观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及少量三角状M/A岛,析出的细小V(C,N)粒子呈不规则的椭球状,较均匀弥散地分布于铁素体基体内部.实验钢的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18,701 MPa,断后延伸率19%,冷弯性能合格,扩孔率达到94%,延伸凸缘性能及低温冲击性能良好,满足轮辐用钢的加工要求.细晶强化、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相变强化为主要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6.
 大量研究表明,气体渗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应力敏感等因素影响,针对气藏的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在考虑气体高速非达西渗流的基础上,通过气藏渗流与井筒流动耦合,推导建立同时考虑滑脱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等因素共同影响的气藏-水平井井筒耦合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井筒流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流特征对井筒流量在井筒跟端分布影响较大;井筒管径越小,绝对粗糙度越大,在靠近水平井的趾端部分井筒流量减小幅度越大,而在靠近水平井的跟端部分井筒流量上升幅度越大;非均质性越强,水平井长度越长,井筒中流量减小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7.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电子能量损失谱仪(TEM-EELS),对电子束激发的单晶Au纳米线耦合结构及单晶/多晶纳米薄膜的表面等离激元(SP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径约为10 nm的两单晶Au纳米线平行耦合时,单根纳米线和耦合结构中均存在位于2.4 eV 的SPs共振,耦合结构中SPs的纵模数增加;单晶及多晶Au纳米薄膜在1.4 eV附近存在SPs模式,相较于单晶薄膜,多晶Au纳米薄膜的SPs共振峰位出现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118.
针对热力模拟实验中金属材料快速加热系统,采用直接电阻加热方式,分析了加热速度的估算方法;为克服大电流所形成电磁场对温度测量的影响,采用每10ms周期短暂断电采集温度策略,利用同步电压实现触发采集,提出当采集点偏离断电区时的判断方法,并重新设置触发时间·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快速加热系统的应用·实践表明,快速加热系统在快速升温的同时,具有采集温度准确、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9.
考虑一阶脉冲泛函微分方程反周期边值问题,利用上下解方法和单调迭代技术得到了耦合解和唯一解存在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改进了[Appl.Math.Comput.2007,186,45-53]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20.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温升所产生的热应力和形变分布,建立了快充条件下18650锂离子电池的热模型,仿真得到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的温度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顺序热-力耦合模型,进一步分析电池的热应力和形变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增加,电池最高温度增大,温差减小,充电末期电池温度稍有下降且降幅随环境温度增加而减小;最大应力值出现在电池柱面外边中间部分,最小应力分布在轴向两端;最大形变分布在电池轴向两端,最小形变出现在电池中心区域;电池的应力和形变随环境温度增加分别呈减小和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