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8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系统科学   1308篇
丛书文集   542篇
教育与普及   10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5篇
现状及发展   206篇
综合类   15862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894篇
  2011年   1071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924篇
  2008年   900篇
  2007年   1216篇
  2006年   1133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896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656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证明了有界弹性项Duffing方程x″ arccotx=p(t)的周期解的存在性,其中周期为2π的连续函数p(t)满足0  相似文献   
92.
概化理论是一种发展较晚但功能全面的现代测试理论,能有效地设计、分析和评估测试项目。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Robert Brennan等人开发了GENOVA等一系列应用软件后,概化理论才在心理和教育测量领域的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此后,运用概化理论研究实际问题的项目也逐渐多了起来。概化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它们的基本假设也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3.
从亨佩尔开始,人们就把解释和Why一问题紧密的联系起来,其实解释不能简单地看成对Why—问题的回答,Why—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阐释。我们尝试对Why—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命题理论和对照理论进行阐释和评论。揭示两种方法的同并之处。基于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照理论优于命题理论的状况,本文着力反驳了对照理论,得出了对照理论未必优于命题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
在阶段Ⅰ/Ⅱ剂量反应问题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成功曲线决定最优剂量。不同的成功曲线会得到不同的最优剂量,本文根据实际中的毒性和有效性来确定了适当的成功曲线。  相似文献   
95.
1989年之后,新型劳动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相关的研究也随之方兴未艾。新型劳动关系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内涵与特征、建立条件与机制建设、基本评价与发展思路等问题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的特点与不足需要被客观地加以检视。  相似文献   
96.
霍翠芳 《山西科技》2007,(3):112-113
课程实施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课程实施。文章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课程实施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归纳,以期为我国课程改革寻找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7.
运动拍摄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视摄像运动造型理论的论述,结合业余摄像中的实际情况,介绍了运动拍摄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指出运动拍摄技术是电视摄像技术中最重要的内容,而掌握电视摄像技术又是摄像爱好者进行摄像制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在险价值是度量市场风险的一种普遍使用的工具,是市场风险度量的基石。本文应用统计学中的极值理论与泊松过程于VaR的计算。这种新方法是VaR度量方法中最稳健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
分析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失现状及特点,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流失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控制青年教师流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参与式理论,对参与式造林方法与习惯造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参与式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