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Ag/BiVO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其结构及形貌等物性特征,并于可见光下评价其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g的引入可显著提高BiVO4的光催化性能:Ag/BiVO4(物质的量之比为Ag∶Bi=1∶15)具有最佳的降解活性,其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反应的速率常数为纯BiVO4的2.5倍。电化学交流阻抗测定结果显示,Ag的引入可有效降低BiVO4材料的电化学阻抗,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进而可提高其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2.
为了实现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在实际水处理中去除抗生素的应用,以氯霉素(CAP)为研究对象,对比了静态试验中紫外技术,连续流下单独紫外技术、紫外高级氧化技术(UV/H2O2、UV/PS)对氯霉素的去除效能。进一步分析了连续流下紫外光强、紫外光波长、停留时间、氧化剂投加量、氯霉素初始浓度和原水水质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静态流单独紫外对于氯霉素120 min照射后,降解率大于80%,降解速率符合一阶动力学。实际连续流应用情况受停留时间限制,单独紫外氧化技术对氯霉素去除率较低。相同停留时间下,基于紫外UV/H2O2和UV/PS高级氧化技术对氯霉素的去除率大幅提高,分别达到58%和43%,紫外光激活氧化剂产生强氧化自由基(OH·,SO42-·),起到主要作用。同时增大紫外光强、氧化剂投加量及降低氯霉素的初始浓度会增加氯霉素的降解效能。研究发现原水中存在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会降低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对氯霉素的去除效率,但能同步去除原水中常规污染物,为基于紫外高级氧化技术的实际水处理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3.
摘要:为了研究超声波对水溶液中盐酸四环素(TC•HCl)的降解作用,探讨了超声频率、功率、溶液初始浓度、pH值以及阴离子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技术可快速有效地降解水中TC•HCl。当pH为5.5左右、频率400 kHz、功率100W时,超声辐照20min后,1mg/L TC•HCl的去除率可达到88.17%。超声对TC•HCl的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在试验所研究的范围内,TC•HCl的降解速率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提高,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并且存在一个最优的降解频率400 kHz。溶液pH值对降解效果影响很大,碱性条件更利于TC•HCl的降解。Cl-和SO42- 对TC•HCl降解略有抑制。NO3-离子对TC•HCl降解略有促进,而HCO3-、HPO42-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4.
以南京浦口医院外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南京浦口医院560例外伤住院患者中,各科室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使用频率均最大,其中普外科30.4%,手外科38.1%,骨外科37.9%,脑外科35.6%,泌尿科33.3%,各科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院均以疗程失当占比最大,且多为疗程过长,剂量失当居第2位,且多为剂量不足,不正确的联合用药或无用药指征用药相对较少.提高医务工作者专业素养,严格执行卫生部相关制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才能得以规范.  相似文献   
95.
吸附法去除低温水体中的磺胺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磺胺类抗生素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考察天然矿物材料(火山渣)与资源转化材料(骨炭和菌糠)对4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噻唑(ST)、 磺胺甲基嘧啶(SM)、 磺胺二甲嘧啶(SM2)和磺胺甲恶唑(SMX)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3种材料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效果为: 菌糠>火山渣>骨炭; 当水体中4种抗生素的质量浓度均为5 mg/L时, 菌糠对其吸附率>80%, 吸附量为1.60 mg/g; 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Al2(SO4)3改性火山渣和骨炭后, 二者对4种抗生素的吸附率>60%, 吸附量>0.24 mg/g; 最佳吸附pH值为4~6; Fe3+,Mn2+,NH+4,Cl-,硬度和碱度等对菌糠吸附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6.
Lipopeptaibols are members of a novel group of naturally occurring, short peptide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characterized by a lipophilic acyl chain at the N-terminus, a high content of the turn/helix forming α-aminoisobutyric acid and a 1,2-amino alcohol at the C-terminus.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range from 6 to 10 residues and the fatty acyl moieties from 8 to 15 carbon atoms. The peptide portion of lipopeptaibols can b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nonlipidated peptaibols that range from 10 to 19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longest peptides fold into a mixed 310/α helix, whereas the shortest peptides tend to adopt a β-turn/sheet structure. Using solution methodologies, a series of analogues of trichogin GA IV was synthesized which allowed determination of the minimal lipid chain and peptide main-chain lengths for the onset of membrane activity and exploitation of a number of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aimed at determining its preferred conformation under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and investigating in detail its mode of interaction with, and its effect on, the phospholipid membranes. Received 26 January 2001;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7 March 2001; accepted 15 March 2001  相似文献   
97.
蒽环类抗生素的化学筛选与早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定性的方法,对34株放线菌进行了化学筛选,其中8株产生蒽环类抗生素。根据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硅胶薄层层析等性质,对这些抗生素进行了早期鉴别。  相似文献   
98.
99.
在耐药性研究中的大肠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和生产,许多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同时也出现了细菌的耐药问题.大肠杆菌能够通过畜禽产品的加工及储藏等传播给人类,许多耐药菌株引起的疾病治疗非常困难.本文就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耐药原因、耐药机制、以及耐药性的消除做一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0.
A novel tetracycline regulation expression system was used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and hepatitis B virus precore protein in the mammalian cell lines with lipofectAMINE. Flow cytometry assay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resulted in about 18-fold induction of EGFP expression in CHO cell lines and 5-fold induction in SSMC-7721 cells and about 2-fold in the HEK293 cells.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 use of this system for the controlled expression of HBV precore protein gen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was t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