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由β-蒎烯合成了诺卜醇,再由诺卜醇合成了诺卜乙基醚。用高锰酸钾的碱性溶液氧化诺卜乙基醚,由于产物分离困难,故通过设计的路线得到主要产物的乙醇酯,经MS,IR,^1H NMR和^13C NMR分析后确定其结构为cis-2,2-二甲基-3-(β-乙氧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酸乙酯。由GC-MS分析确定了8个产物的结构,为2,2-二甲基-3-(β-乙氧基丙酰基)环丁酮、cis-2,2-二甲基-3-(β-乙氧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酸、3-羟基-cis-2,2-二甲基-3-(β-乙氧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酸、1-羟基-cis-2,2-二甲基-3-(β-乙氧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酸、2,3-二羟基诺卜乙基醚、5-羟基-2,3-环氧诺卜乙基醚、1-羟基-2,3-环氧诺卜乙基醚、1,5-二羟基-2,3-环氧诺卜乙基醚。结果表明:碱性高锰酸钾氧化诺卜乙基醚首先生成2,3-二醇,进一步继续氧化断裂得到环丁烷羧酸.或脱水后得到2,3-环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32.
以姜酮为前体得到的烯醇硅醚,在三氯化铋的催化下,与芳香醛发生Mukaiyama aldol缩合,脱去苄基得到3种新颖的具有β-羟基酮结构的姜醇类似物.控制缩合反应的温度,还得到一种苯并环庚酮和一种苯并环戊烷.这些化合物及其中间产物的结构均用1HNMR,IR, MS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DB18-C-6 与KBPh4的反应,得到了配合物[K(DB18-C-6)(CH3COCH3)][BPh4].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数据a=2.175 6 (17) nm,b=1.999 6(16) nm,c=2.056 8(15) nm,β=110.019(13)°,V=8.407(11)nm3,Z=8,Dcalcd=1.227g/cm3,F(000)=3 296,R1=0.050 4,Wr2=0.110 4.配合物由一个[K(DB18-C-6)(CH3COCH3)]+配阳离子和一个[BPh4]-配阴离子组成. 在配阳离子[K(DB18-C-6)(CH3COCH3)]+中,K除与DB18-C-6的6个O原子成键外还与一个CH3COCH3分子中的O原子成键.配阳离子{[Na3(15-C-5)]3(SCN)}2+与配阴离子[BPh4]-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34.
以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 (DVE- 3)、 1 ,4-丁二醇乙烯基醚 (HBVE)为活性稀释剂 ,研究其与环氧丙烯酸酯 (EA)所组成的光聚合体系在硫锚翁盐光引发剂下引发的光固化动力学影响因素 .DVE- 3(HBVE)含量越大 ,EA/ DVE- 3(HBVE)体系的转化率越低 .体系的聚合温度越高 ,体系的转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35.
以双酚芴、4,4’-二氯二苯砜、联苯双酚型二氮杂萘酮、二氟二苯酮磺酸钠为原料,采用"二锅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尺寸亲水结构的芴-联苯双酚型氮杂萘酮-两亲序列嵌段聚芳醚砜酮离聚物质子交换膜材料.对合成的质子交换膜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表明:该系列新型离聚物的结构可控;离聚物膜具有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憎水相以小的分离的连续相包裹在亲水连续相中,且随着亲水链段尺寸的增大,其亲水区域的尺寸增大,呈现明显的吸水溶胀状态,形成了大的质子交换通道;该系列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合适的吸水率和溶胀率,良好的质子传导率、力学性能以及高温水解稳定性;随着大尺寸亲水链段尺寸的增加,膜的吸醇率增加,抗氧化性能降低;该系列膜的质子传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c,5d在20℃下的质子传导率接近或高于Nafion 117的30℃质子传导率,5d的质子传导率在80℃下达到了15.63mS/cm.  相似文献   
36.
将自定义误差阈值的计算奇异扰动(CSP)应用于包含55种物质和290步反应的二甲醚的详细机理上,构建了包含26种物质和20步反应的简化机理.开发了一套基于该算法的计算机程序--I-CSP.程序的输入数据包括:① 详细的反应机理;② 在Chemkin中计算的结果;③ 准稳态物质的数量.然后,将简化机理在均匀的反应器(包括自燃反应器和完全搅拌器)中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计算结果与详细机理相比符合得相当好; 但当在非均匀反应器(一维、稳态、自由扩展预混合火焰)中验证时,结果显示出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37.
采用环氧氯丙烷、36%的盐酸、三乙胺为原料水法合成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CTA).结合其反应原理,研究了反应温度、搅拌时间、反应液pH值、环氧氯丙烷与三乙胺盐酸盐的摩尔用量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出3-氯-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冷水浴条件下合成三乙胺盐酸盐,总反应时间保证在2.5-5h.环氧氯丙烷和三乙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0.95∶1,保证反应体系pH=7~8,搅拌时间在16h左右,温度不超过55℃.  相似文献   
38.
合成了碘化钠、硫氰化钠与4′-硝基苯并-15-冠-5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和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及溶解性、摩尔电导的测定,研究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证明二者均为1:1型固态配合物。  相似文献   
39.
用改进的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Y(NO_3)_3·3H_2O-18C6-CH_3OH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结果指出,在该体系中只生成一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Y(NO_3)_3·18C6·3H_2O·1.5CH_3OH。考查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系统地比较了三水硝酸化与冠醚18C6在不同溶剂中的配合行为。考查了配合物组成与后处理条件的关系。分离中得了组成为Y(NO_3)_3·18C6·3H_2O的固态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TG、TG及DSC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测得配合物的脱水和快速热分解过程的焓变值,求得了它们的表观活化能。在常量情况下,考查了配合物的热失重情况。  相似文献   
40.
桔草挥发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等分析了桔草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桔草精油含有87种以上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丁子香基甲基醚(23.71%)和榄香素(18.68%).已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3.65%.桔草精油具有甜的果香,但头香略差;桔草浸膏具有柑桔类果香、花香,兼有豆青香气,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