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85~1988年四年的动态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波动剧烈,对降水反应迅速,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0~4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从生长季初期到7月下旬逐渐减少,随后开始回升,其波动情况除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以外,还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及根系吸水有密切关系.下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幅度较小,有比较明显的滞后现象,在整个生长季中表现出“U”形曲线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2.
应用稀土元素提高天然草原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天然草原上的稀土元素喷施浓度、时间、次数和不同化合物的比较研究表明:适宜的喷施浓度为10×10 ̄(-4)~15×10 ̄(-4),可增产8.67%~15.45%;适宜的喷施时间为6月下旬,可增产20.20%;以喷3或4次的生物量较高,增产25.75%~35.14%;不同化合物的比较试验初步证明,是稀土元素起增产作用,而不是硝酸根中的氮;532hm ̄2的中间试验,3年平均增产11.87%,幅度为8.99%~15.63%.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典型草原不同生态分布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大小有显著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与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相关联.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在96.4~422.6mg/kg干土之间,占土壤有机碳的1.62%~4.82%.除沙地稀树草原土壤表层外,微生物垂直分布有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趋势.过度放牧将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下降.通过测定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对微生物的通量和周转进行了分析,一个牧草生长季内微生物生物量碳的通量为52.69g/m2a,周转时间约为1.25年.  相似文献   
74.
本文研究了大庆草原11种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分属于3科5属。  相似文献   
75.
吉林省西部草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斑块数减少,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景观分布动态变化趋于均匀,优势景观类型优势度降低,斑块空间形状简单,高、中覆盖度草地斑块形状多狭长,呈带状;1980~1995年各种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1995~2000年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动态变化呈现出增强趋势;20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种草地景观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1980~1995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分别向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偏移,而1995~2000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则分别向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偏移.自然因素对研究区草地景观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6.
应用NOAA/AVHRR遥感资料,推导提出了以草地型为“面”取样,“面”对“面”样本匹配(即一定面积内草地的单位产量与该范围内的平均植被指数为一组样本)的建模方式,克服了“点”对“点”(“像元”对“像元所对应的地物点”)样本不能很好匹配的缺点,并建立了阿拉善草地的产量估产模型。  相似文献   
77.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劣化原因诊断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描述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系统内物流(以N为例)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种入牧,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8.
在退化羊草草原上耕翻播种羊草Leymuschinensis)后,植物群落演替动态与群落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报导,通过对1984~1995年野外实地观察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羊草人工草地经过13年的替群落丰富度(rich-ness)有所增加,种类组成出现差异,群落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都为中期较高的峰型变化规律,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后期有明显增加,羊草的重要值为前期迅速增加,中期相  相似文献   
79.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业科学》、《中国草地》等20种期刊作为引文期刊源,对其1990-1991年两年各期所有论文的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期刊的借阅量和时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分布和自引率的统计与定量研究,找出草原生态学科的核心期刊,初探草原生态学科文献情报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规律。  相似文献   
80.
对东北羊草草原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四个生境20个植物群落,获得土壤动物137类15797只。隶属4门6纲28目86科,其中26科是东北新记录科,21种是东北新记录种。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辐螨(Actinedida)、甲螨(Oribatida)、革螨(Gamasida)、节跳虫科(Isotomidae、Rhabditidae、Dorylaimidae)。土壤动物类群最多的是榆树疏林,最少的是朝鲜碱茅和针蔺群落。个体数最多的是杂类草群落,最少的是碱地肤和碱蓬群落。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基本上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构成是受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