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7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模型,观察茶多酚对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AS组)、茶多酚低剂量组(TPL组,0.2 g/κg)、茶多酚高剂量组(TPH组,0.4 g/κg),9周后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AS组与NC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血管内皮舒张率明显降低(P0.01);TPL,TPH与AS组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内皮舒张率明显升高(P0.05);2)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AS组与NC相比,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增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TPL,TPH与AS组比较,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1);3)主动脉形态学观察:AS组大鼠动脉壁可见多处隆起于内膜表面的典型粥样斑块;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断裂;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排列不规整.NC组无形态学改变,其他各组改变较轻,未见粥样斑块形成.结论茶多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2.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如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等,对人体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目前,茶多酚在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作为活性成分,成为食品、医药保健品和美容化妆品中的天然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3.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贵州湄潭茶叶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以5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在80℃回流提取2次,每次回流时间为20min.该工艺可为贵州茶叶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茶苗根结线虫的季节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uita)虫口密度的季节消长规律和在不同深度根系中的分布,以及茶圃杂草作为其保虫寄主的感染情况。感染率10~12月最高,8月最低,平均感染强度10月最高,7月最低;从上到下在第10~15 cm处雌虫最多,第20~25 cm侵袭期幼虫最多;10种杂草感染该虫种。虫口密度随月积温的上升而上升,而雄性比则随月总雨量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45.
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于1980年以长叶白毫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择,经过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选育出具高香、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适宜在云南大叶茶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6.
乌龙茶及其饮料中总黄酮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龙茶及其饮料为分析对象采用三波长.光谱法测定乌龙茶及其饮料中黄酮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饮料中添加剂)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本法的回收率为94.0%~97.0%,变异系数小于0.28%,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7.
基于SLIC超像素的茶叶嫩芽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识别茶叶嫩芽是实现茶叶智能采摘的前提。针对自然环境下的茶叶嫩芽图像分割受天气、光照等因素影响较大,提出基于SLIC超像素的嫩芽分割方法。提取R、G、B、H、S、V、Y、Cb、Cr、超红、超绿、Cg、R-B、G-B共14个颜色分量,分析发现以超红、Cg和G-B三分量合成彩图中嫩芽与背景对比度较大,作为待分割对象图;利用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获取超像素块,并对每个超像素块提取平均横坐标、平均纵坐标、平均超红、平均Cg、平均G-B 5个特征作为分割依据;利用阈值分割、小目标去除、填充和"逻辑与"等操作,得到茶叶嫩芽彩色分割图。对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嫩芽图像进行实验表明,基于SLIC超像素的嫩芽分割平均分割精度达75.6%,较传统G-B阈值分割平均精确度高16.6%。该方法不仅能抑制光照等因素对茶叶图像的影响,还能有效分割茶叶嫩芽,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48.
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可以形成热可逆、弹性优良的凝胶,适用于果冻的生产。以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作为凝胶剂,添加白芽奇兰茶粉和白砂糖制成茶果冻。通过优化实验,探究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比例、复配凝胶剂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对茶果冻质构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κ-卡拉胶和魔芋胶复配比为7∶5、复配凝胶剂添加量为0.4%(质量分数)、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为0.11%(质量分数)、白砂糖添加量为8.0%(质量分数)时,茶果冻的配方最佳,研制的果冻具有茶汤的橙黄色,茶香怡人,滋味协调,口感爽滑,质构优良。  相似文献   
49.
美国人类学家波特夫妇遵循传统的人类学学理 ,以广东茶山调查为基础 ,展示了 2 0世纪 50至 80年代中期中国基层社会的演化历程与运作机制。通过对波特夫妇茶山调查的追踪 ,努力实现 1985年至 1997年间新资料的接续 ,参照耳闻目睹的实证材料 ,力图更为真切地感悟茶山社会的真情实貌 ,同时就波特夫妇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茶叶经营过程中拼配的最优决策问题.首先建立了茶叶拼配的最优决策模型—广义目标规划问题.在该模型中,存在着决策者、茶叶经销商的不同等级的目标,已往人们凭经验给出了目标期望值,这缺乏科学性.而且决策者不同等级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人为所限定的目标期望值就不一定能达到.本文我们应用模糊决策方法,用目标函数的满意度确定出了目标期望值,体现了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和偏好,科学而合理地解决了茶叶经营过程中拼配决策问题.其次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求解.最后给出了茶叶拼配问题的模糊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