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7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通过对某铀尾矿库坝体材料现场取样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应变直剪试验,得到铀尾矿砂不同含水率下最大剪应力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非饱和铀尾矿砂的基质吸力在逐渐减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变小的变化规律。根据基质吸力对铀尾矿库坝体剪应力的变化规律,随着基质吸力的逐渐减小,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82.
脱水管类型是影响非胶结充填体脱水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仿生学设计新型脱水管,以某铁矿尾砂为例,通过脱水试验对比分析新型脱水管的脱水效率和脱水效果,研究强化脱水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脱水管根系状设计可以增加脱水管过水面积和减小渗流距离。新型脱水管相比普通脱水管,脱水时间减少了20%,累计脱水量增加了10.3%;引入尾砂流失量作为评价脱水管脱水效果的依据,新型脱水管相比普通脱水管尾砂流失量减少了45%;新型脱水管强化非胶结充填体脱水的过程可划分为2个区域,即急流区和平稳区。观察到非胶结充填体与试验装置内表面形成了大量分布均匀的孔隙导水带,这也是新型脱水管能提高脱水效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3.
排放后的尾矿沉积规律影响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为研究不同排浆浓度条件下尾矿沉积特性,以云南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缩尺的堆坝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排浆浓度下的尾矿沉积规律,分析了单颗尾砂颗粒的临界状态,推导了尾砂颗粒运动—沉积临界速度关系和不同粒径颗粒在干滩上的运移距离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滩面的坝前位置粗尾砂沉积较多,随着距离子坝越远,细粒尾砂沉积越多;在干滩面上尾砂流速与矿浆浓度呈负相关,与尾砂浆体压力呈正相关;较粘稠高浓度尾砂浆体的浓度越大,流动力就越弱,致使沉积形成的坡度越大;排浆浓度的逐渐增大,矿浆沉积长度也随之变长;尾砂颗粒在干滩面的沉积距离与排浆初始速度成正比,与干滩坡度、排浆浓度及颗粒粒径成反比。研究成果可对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84.
渗透破坏是引起尾矿坝事故的重要原因。渗透破坏模式不同,影响也不尽相同。有必要对其判别方法进行研究,进而有效预判可能发生的尾矿坝渗透破坏形式,从而更为有效的保护尾矿坝下游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通过开展铁尾矿的渗透破坏试验,电镜扫描观测,显微镜观测,对细颗粒含量与结构影响下的铁尾矿渗透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应用现行的一些渗透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对铁尾矿渗透破坏模式进行判别时,其准确性降低。2)以达西定律为基础,提出采用渗透系数对平均孔隙直径进行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计算均匀尾矿的平均孔隙直径,沉积尾矿粗、细粒层的平均孔隙直径。为后续尾矿渗透破坏模式的判别提供有力依据。3)提出了适用于铁尾矿的渗透破坏模式判别方法。对不同粒级与结构铁尾矿的渗透破坏模式判别准确性较高。开展砂槽试验,在较大尺度范围上对提出的铁尾矿渗透破坏模式判别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较为准确。研究成果对维持尾矿坝安全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