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A bi-directional promoter of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TYLCCNV) was obtained with the total DNA from TYLCCNV isolate Y10 infected tobacco leaves as a templat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by fusing the amplified DNA fragment with the gus gene and nopaline terminator in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he vectors containing promoter fragments were transferred into leaf cells and plant stems of Nicotiana benthamiana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 Transient exp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complementary and virion-sense promoters could drive the gus gene to express, and the GUS activity of the complementary-sense promoter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virion-sense. Co-expression of the vector containing βC1 gene of TYLCCNV DNAβ with the vector containing a bi-directional promoter revealed that the βC1 protein has no impact on expression of either the virion- or the complementary-sense promoter.  相似文献   
82.
以达旦黄为探针,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达旦黄(T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实验表明:TY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不同温度(16 ,30 ,40 ℃)下的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419 6,0.401 9,0.386 5,作用距离r分别为3.05,3.04,3.10 nm.BSA存在猝灭TY的荧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测定BSA的方法,线性范围:3×10-7~2×10-5 mol/L,检出限:9.07×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1.7%.  相似文献   
83.
研究目的: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2006年我国上海首次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随后TYLCV迅速蔓延至全国13个省份和自治区。本研究分析了2006至2010年期间TYLCV在我国首发地上海市的分子变异规律。本研究持续五年追踪田间TYLCV,分析TYLCV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分子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为防控TYLCV提供理论依据。2006至2010年从上海采集了26个TYLCV的分离物,利用高保真性的滚环扩增技术获得TYLCV分离物的全长基因组。应用MEGA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TYLCV的分子变异。TYLCV自然种群具有与RNA病毒相似的突变率,以基因间隔区的分子变异最大,平均突变率为4.81×10-3(见图2和表2)。TYLCV的大部分基因都处于负向选择,但包含在c1开放阅读框内的C4,却与c1承受着不同的选择压而处于正向选择(见图3和表6)。  相似文献   
84.
在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学实践中,有关日出日落方位是一个较难理解且经常被学生提到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如方位、圆圈系统等进行梳理,结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日出日落方位进行了阐述和推理,详细地说明了为何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的问题。最后,运用球面三角的方法,对日出日落的准确方位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与日出日落方位有关的要素。  相似文献   
85.
郅军锐  郭振中 《贵州科学》1997,15(4):291-297
用聚集度指标研究了柑桔始叶螨各螨态在柑桔树内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各螨态均为聚集分布,但不同螨态在树冠不同方位的聚集强度是有差异的,卵在上段,西方,外部聚集强度最大;幼若螨以上段,北方,内部聚集强度最大;成螨在中段,南方,内部聚集强度最大;活动螨在上段,南方,内部聚集强度最大,成螨的聚集主要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而卵、幼若螨和活动螨的聚集除与外界因素有关外,还与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利用空间分布型参  相似文献   
86.
随机选取青海省1.5岁左右牦牛(♂)、犏牛(♂)和黄牛(♂)各3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并对牦牛、犏牛和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犏牛的体重和体高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而且犏牛的体长与牦牛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犏牛和黄牛的胸围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犏牛的头重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1);犏牛的皮重、前二蹄重、后二蹄重、胴体重和胴体肉重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犏牛和黄牛的胴体骨重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的骨肉比明显高于同龄犏牛(P〈0.05)。③牦牛肉中肌苷含量最高,其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肌苷酸的含量在三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黄牛和犏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87.
采用锌金属配合物DPIHQZn((E)-2-(4-(4,5-diphenyl-1H-imidazol-2-yl)styryl)quinolin-Zinc),将其掺杂到CBP中作为黄光发射层,制备了黄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器件结构:ITO/2T-NATA(20 nm)/CBP:x wt.%DPIHQZn(30 nm)/Alq3(40 nm)/LiF(0.5 nm)/Al,研究了4种不同掺杂浓度(x=5,10,15,20)对黄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利用黄光发射层中主体材料与客体材料之间能量转移特性,得到了性能较好的有机电致黄光器件.在相同条件下,当掺杂浓度为15%时,其性能在4组器件中达到最佳,在驱动电压为14 V时呈黄光发射,器件最大亮度达到4 261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0.84 cd/A,器件的色坐标稳定.  相似文献   
88.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加入柠檬黄显色剂,·OH与显色剂发生作用使柠檬黄褪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ΔA值的变化,从而间接测定产生羟自由基的量.对抗坏血酸、盐酸羟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抗羟基自由基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盐酸羟胺50%乙醇溶液的抗氧化能力比抗坏血酸、盐酸羟胺水溶液的抗氧化能力强.4种体系中的回收率:抗坏血酸、盐酸羟胺50%乙醇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106.6%、102.4%,抗坏血酸、盐酸羟胺水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2.2%、94.0%.  相似文献   
89.
以栝楼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色素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栝楼皮中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按料液比1∶30(质量g∶体积mL)加入体积分数40%的乙醇,在60℃用175 W超声辅助提取39 min.在此条件理,栝楼皮中黄色素提取率达到0.323,与预测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0.
本文运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来降解染料废水中的酸性嫩黄2G,探讨了不同条件对酸性嫩黄2G的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可有效降解酸性嫩黄2G溶液。在放电功率90W、频率5kHZ、初始浓度20mg?L-1、电极间距5mm、空气流速1.6L?min-1条件下反应30min,酸性嫩黄2G的去除率可达到98.46%。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酸性嫩黄2G废水经放电处理后的中间产物主要为甲酸、乙酸、哌嗪、乳酸、R-3氨基哌啶、对硝基苯酚、对甲基苯甲酸、2.3-氨基-1丁烯、1-羟基-2-氨基-丙烯、2-氨基-丁烷、丙二酸、顺丁烯二酸等,这表明酸性嫩黄2G的降解过程中也有N=N的断裂,以及苯环上的Cl原子被取代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