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系统科学   148篇
丛书文集   87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71篇
综合类   3143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采用宝鸡9个站点30 年(1971~2000年)气温资料,利用相关统计和模糊聚类等方法,分析了宝鸡地区气温的空间分布,并将宝鸡分成北部丘陵和渭河川原2个区域,探讨了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为宝鸡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2.
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具有快速、客观的特点。对 L 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判读 ,获取反映黄河流域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末期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的 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和土地利用重心模型 ,对黄河流域近 1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0年来黄河流域草地、林地面积减少 ,而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 ,而人类活动是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方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研究全球变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模型方法作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LUCC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构成和模型分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当前广泛使用的模型从变化的程度、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LUCC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根据 2002~ 2003年浙江外海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和 1994~ 1995年浙江渔场及邻近海域头足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蛸类 (章鱼 ) 数量的季节变化和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 :蛸类数量有两个高峰期,即夏季高峰 (8~ 9 kg/h)和秋冬季高峰 (5.73~ 10.5 kg/h).夏季高峰密集中心在 29° 00'~ 31° 00' N, 124° 00'~ 127° 00' E海域,秋冬季高峰密集中心出现在 26° 30'~ 28° 00' N, 123° 30'~ 125° 30' E.最后提出蛸类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以灰色聚类方法为基础,利用协调优先指标与非协调优先指标的性质,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评判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科学合理、计算简便、分辨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6.
通过测度变换的方法构造一个概率空间,利用观测变量在该构造空间中独立的性质,研究了一类在实际中应用广泛的隐马尔可夫模型———零延迟隐马尔可夫模型;然后通过测度的逆变换,将构造空间中得到的结果返回到实际的空间中来,克服了通过半鞅的方法得到标量估计的困难。最后给出了零延迟隐马尔可夫模型中标量估计的一般公式,并且应用该公式给出了状态、跳跃次数、状态到达次数等标量估计,以阐明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周易》为儒家群经之冠 ,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源头。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至为深刻的 ,在中国易学史上 ,杨万里的《诚斋易传》具有特殊地位 ,它冲破了当时盛行空谈天道性命的易学习气 ,专以史事论易理 ,独成一家。作为时代的进步的思想家 ,他在该书中提出许多理论观点 ,在今天看来 ,仍有不少合理之处。整理这些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88.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作为研究区,选取1986—2015年4期遥感、土地利用等数据,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方面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反映研究区生态效应时空演变,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就土地利用而言,在空间上,耕地和建设用地多分布于低海拔平坝河谷区,林、灌、草地多分布于高海拔中低山区,交通建设用地多分布于各类用地之间起连通的作用;在土地利用强度和转换方式上,以林、灌、草地和耕地变化最为显著.2)就RSEI而言,长江及其支流沿岸低地,受土地开发及城镇扩张的影响,生境退化严重;研究区其余范围,受退耕影响,生境趋好.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地区也是生态效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若人类活动合理,生态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89.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 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 并分析 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风切变, 强度减小的TC主要伴随西风切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v > 5 m/s)作用下, TC的结构变化没有明显的水汽异常; 而在较弱的垂直风切变(v ≤ 5 m/s)作用下, “增强增大” (“缩小减弱”)的TC伴随着正(负)水汽异常。  相似文献   
90.
液态金属高性能冷却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障"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高端电子芯片和光电器件向更高性能发展的重要挑战,发展高性能芯片冷却和热管理技术迫在眉睫。作为一大类新兴的热管理材料,液态金属在对流冷却、热界面材料、相变热控等领域均带来了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大革新,打破了传统冷却技术的性能极限,给大量面临"热障"难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有望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系统及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冷却与热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液态金属先进冷却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液态金属对流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低熔点金属)相变储能与热控技术、基于液态金属的复合冷却技术等;梳理了液态金属冷却技术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