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陕西西安境内的沣河秦渡镇水文站和高桥水文站的暴雨期间洪水过程的溶解有机物进行研究,讨论了荧光溶解有机物的来源、组成、分子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带来了更多荧光溶解有机物,表现为冲刷效应,洪水过程河流溶解有机物的荧光峰主要以代表陆源有机物的类富里酸荧光为主,类蛋白荧光较弱或没有检测出,表明人为污染影响较小.结构特征为腐化程度高、芳香性大,以大分子的有机物为主.春季首次强降水冲刷的有机物结构成分较为复杂,点源污染稀释作用和水库泄洪作用对洪水过程有机物的浓度、组成、结构等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22.
通过剖析智能变电站对自动化数据监测、记录和分析所提出的新需求、新功能,阐述了在智能变电站中将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和故障录波装置功能整合、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一种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报文记录和故障录波装置(简称一体化装置),实现从采样点到原始报文的数据记录,支持记录数据逐层、综合分析和关联检索,进而为按需调阅、故障自动分析和保护动作评价等高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该一体化装置符合智能变电站发展新方向,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23.
Fan  DaiDu  Liu  Kam-bi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19):2907-2922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yphoon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and induced heated debates over whether it is linked to global warming or only a return to an active phase of the well-known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Due to the short instrumental record, our knowledge is quite scarce on the complex processes and mechanism of typhoon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especially for the rare but highly destructive super-typhoons.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extend the time span of typhoon activity records. Paleotempestology, a young science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1990s, studies past typhoon activity spanning several centuries to millennia before the instrumental era through the use of geological proxie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ary records.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review and synthesis on the major research advances and findings of paleotempestology with an emphasis on proxy techniqu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The methodology has been evolving from single geologic proxy to multi-proxy techniques by integrating microfossils, sedimentary organic elemental ratios, and stable isotopes, together with typical sedimentary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for the diagnosis of storm deposits. A newly-developed proxy technique is employing oxygen isotopes preserved in growing laminae of tree rings, cave stalagmites, and reef corals to diagnose typhoon rainwater impacts. Historical documentary record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compiled and analyzed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typhoon activity in some regions. The extracted typhoon-proxy data show that there does not exist a simpl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hoon frequency and Holocene climate (temperature) change. Typhoon activity should have a secular and constant linkage with ENSO fluctuations, in that more typhoons and hurricanes make landfalls in China, Central and North America during La Ni~↑na years than El Ni~↑no years.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derived from recent instrumental data. Shifts in positions of  相似文献   
324.
渤海风暴潮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暴潮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其特征、活动规律及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将渤海风暴潮作为研究重点。在简要回顾风暴潮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渤海风暴潮以及影响风暴潮发生发展的主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渤海风暴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前景,以便进一步深入开展渤海风暴潮的研究,提高渤海风暴潮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325.
张敏  米婕  赵振宇  朱冬琳  陈波 《广西科学》2019,26(6):655-662
台风风暴潮引发的增水和风浪效应是造成沿海低地灾害和损失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区域嵌套、波-流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系统,对北部湾及附近海域风浪和增水过程进行有效模拟,精度达到应用要求。结果表明北部湾在台风影响下引起明显风浪和增水效应。台风中心风浪较小,仅1 m以内;而台风臂扫过海域风浪较大,可达9 m以上。最大增水海域出现在北部湾东侧靠近琼州海峡附近,可达2.5 m。风浪与增水叠加具有非线性效应,最大增水与最大风浪出现时间如与大潮高潮位相遇易形成超高水位,将对北部湾沿岸低地造成巨大淹没风险。本研究意在突破北部湾现有模型局限性,为进一步深化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2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黄河下游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雷达回波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下产生的,强对流区存在有利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Qse高能区和Qse密集区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展,850hPa以下为较强散度辐合,800~600hPa为高空散度辐散和600hPa以下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根据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对流活动在河北境内生成,移动过程中发展,影响河南安阳时回波强度大于50dBz,径向速度图上存在中尺度辐合。  相似文献   
327.
微流量控制钻井中两相许用钻杆下行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流量控制钻井中气液两相许用钻杆下行速度问题,考虑气体滑脱、相与环空壁面阻力、回压及井底压 差,开展了对不同井深的气液两相许用钻杆下行速度半经验模型的研究,获得了气液两相许用钻杆下行速度的变化规 律。当钻杆在气液两相中下行运动时,回压的增大使井筒空隙率减小、气液两相密度增大,加载在井底的有效压力增 大,从而使许用钻杆下行速度减小;当井底气侵量增大,此时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许用钻杆下行速度增大,可借助 增大的激动压力消除一部分井底与地层欠压差;当井底安全压差减小,许用钻杆下行速度呈减小趋势。控压钻井中精 确计算钻杆许用下行速度,可增大钻井时效。  相似文献   
328.
天山北麓一例黑风暴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气象自记记录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对1998-04-18由南支冷锋爆发性发展生成的干飑线触发的天山北麓黑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尘暴和黑风暴过境时风、压、温、湿在短时间内出现突变,跃变幅度黑风暴远大于强沙尘暴,黑风暴嵌于强沙尘暴时变化幅度比强沙尘暴弱。沙尘壁具有等温性,水平厚度4~9km。影响黑风暴的天气因素中,地面大风形成主要源于冷锋的加强和锋后强冷平流,高空急流的加强及其形成的次级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下传到地面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混合层是有利于黑风暴在干旱环境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这次过程深厚混合层的形成是深厚干对流和黑风暴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它的形成则是长时间地面加热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9.
变电所和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枢纽和心脏,防止雷害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其雷害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二是雷电波侵入,直接雷击防护以避雷针为主,雷电波侵入防护的主要措施是装设阀型避雷器。  相似文献   
330.
腐蚀方法在风暴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聚类过程中常碰到的虚假合并问题,针对对流风暴的特点,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腐蚀方法,即在执行腐蚀操作时考虑了风暴边缘的反射率因子的强弱分布,进行动态的卷积模板的设计,而不是始终使用一个固定的卷积模板。试验及评价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成功地识别出风暴体的虚假合并,进而提高风暴体的正确识别率和预报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