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对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改建,在暴雨天提高事故抢修速度,需要对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进行脆弱性评价并找出脆弱管段.首先介绍了城市雨水管网系统排出雨水的干扰因素,提出了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并逐一分析了影响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立了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图论中网络最大流理论,寻找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中的脆弱管段.最后以西安某高校的雨水管网系统为例进行研究,测得了该高校雨水管网系统的脆弱度为0.877,证明该区域雨水管网脆弱性较低,不易形成内涝,并找出该高校雨水管网的脆弱管段.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6年7月3日山东省宁阳县大暴雨的形成过程,对这次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MIKE 21模型和Holland台风风场模型,构建了1909号利奇马和0509号麦莎2次相似路径台风期间的风场和气压场,并模拟了相应的风暴潮过程。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增水变化显著,浙江东北部海域在台风登陆期间的增水更大;受台风强度影响,台风利奇马期间增水高值区更大,部分海域2次台风期间最大增水差值接近1.0 m;潮致欧拉余流速度较大值主要分布在100 m水深以浅的海域,量值超过20 cm/s,江苏沿海、台湾东北部海域存在欧拉余环流;台风利奇马期间近海斯托克斯余流值普遍小于麦莎期间;斯托克斯余流项对台风期间长江口、浙闽等近海浅水区短期物质输运过程起一定主导作用。用EMD方法和Hillbert变换分析了典型站点风暴潮位的特征,发现站点IMF1模态和天文潮位较吻合;水深和IMF3模态的最大功率谱密度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并且随着水深的增加,IMF3模态的最大功率谱密度逐步变大。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年径流的灰色拓扑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法,提出一种较适合于水文实测资料缺乏情况下的中长期预报方法,并利用玛纳斯河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序列对该方法进行成功地验证。  相似文献   
5.
渐新统沙二段是济阳坳陷车西地区的主力油层,为了弄清其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综合利用大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首次在该段识别出漫湖洪水—风暴重力流沉积.该沉积具有明显的重力流沉积特征,砂岩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粒度概率图多由悬浮次总体组成,沉积序列可用Bouma序列来描述.在明确了砂体的沉积层位和沉积边界的基础上,描述了漫湖洪水—风暴的沉积特征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系统分析了这个环境下储集性砂体的分布及其油气聚集特征,为车西洼陷的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BP模型在降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洪水预报的基本原理,对降雨径流预报的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为了避免陷于局部极小值和缩短学习时间,采用了改进的自适应BP算法进行洪水预报,开发了基于BP模型的洪水预报系统,并经过山西省文峪河水库的实测资料进行了预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拟建的坪上水库位于滹沱河干流上,水库1956-2001年年平均还原径流为7.23亿m3,经分析,还原径流成果基本合理,但还原径流系列一致性不好,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渗漏机制发生了改变,从工程建设依据要求出发,提出了径流还现修正的必要性。还现修正,即把早期下垫面状况下产生的径流量修正为现状条件下的径流量。修正的原理和方法即在径流还原计算的基础上,点绘水文站流域平均雨量与还原径流深相关图,分别通过前、后期点群中心绘制其降水-径流深相关线,两线之间横坐标距离即为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使年径流深减小的幅度。还现修正后水库的天然径流量为6.33亿m3,流域前、后期降水-径流深关系曲线基本趋于一致,反映了近期流域的实际状况,为工程规模和效益的确定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A model for assessing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unoff in Chin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unoff in China based on the land surfac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 The entire area of China is represented by 2604 cells with a resolution of 60 km×60 km for each cell. Forcing data, soil and vegetation parameters needed by the VIC model for the entire area of China are prepared. Daily forcing data, which are obtained from 740 stations between 1980 and 1990, are interpolated to the 60 km×60 km grid system. The VIC model is run on every grid cell over the whole China, and a routing scheme is run offline with daily input of surface runoff and drainage from the VIC to get hydrograph at basin outlet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simulated runoff and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re consistent very well. The results of monthly streamflow simulations over the Huaihe and Weihe River basin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simulated values, and also initially indicate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尘暴是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在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预防治理沙尘暴的对策,指出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长江口平面二维流场数学模型,上游开边界取在徐六泾断面,外海开边界在余山以东。上游流速开边界条件采用新的流量过程校正法进行订正,较好地反映了上游径流对河口流场的效应,弥补了当缺乏上游实测流速资料时,用普通的流速开边界处理方法所引起的计算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