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麻碱氧一浴一步法短流程脱胶漂白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麻碱氧一浴脱胶漂白工艺流程短,去除木质素效果好。通过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麻碱氧-浴脱胶漂白工艺探索,讨论了各工艺因素对精干麻残胶率、残余木质素量、精干麻强力和白度的影响,经过优化实验、计算与分析,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大麻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麻原麻属于高木质素含量麻种。以去除木质素为主要目的,对传统的原麻化学脱胶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无酸重二煮的工艺方法制取大麻的精干麻,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麻/棉转杯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大麻/棉混纺纱的实践,得到大麻/棉纺纱工艺及关键技术。具体分析各工序工艺原则,主要工艺参数、质量控制以及实践中采取的技术设备改造等问题。对转杯纺纱进行重点研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对纱线质量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大麻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备微纤化大麻纤维,除去纤维素之间的木质素(粘合剂)和使纤维沿纤维轴方向撕裂,研究了新的化学(室温碱、酸蒸汽、80℃碱)和物理(高压蒸汽)处理大麻纤维的方法 。用SEM观察了不同处理阶段大麻纤维的形态,用FT-IR表征了处理和未处理大麻纤维的结构和处理液固体残留物的结构,用TGA测定了化学和物理处理对大麻纤维热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化学和物理处理后可得微纤化大麻纤维,大麻纤维的纤维素含量提高,木质素 含量降低,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大麻纤维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化学法脱胶对环境污染严重和单一的生物酶脱胶率低的缺点,研究了大麻纤维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技术,讨论了机械处理的次数与残胶率的关系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酶脱胶的最优工艺参数.即果胶酶浓度8%(o.w.f.)、脱胶时间6 h、脱胶温度50℃、常压、pH=5,浴比1:15、JFC 2%.用扫描电镜(SEM)对大麻纤维机械-酶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比单独的酶脱胶效果要好,脱胶后大麻纤维的残胶率为20.4%,比单独酶脱胶下降了8%左右.  相似文献   
16.
淠河是六安市境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是皖西人民的母亲河。淠河沿岸盛产绿茶、大麻。多部六安州、县志都写到:本州商旅贩运之货,有粟米、竹木与茶等,以茶最为著名。史籍中则唐代已有记载。古代水运发达,淠河沿岸的茶叶和大麻主要通过淠河古水道输往外部世界。像古代淠河这样通过流动的商船和静止的津渡码头,把区域特产的茶和麻传送到各地的水道,可能是国内唯一。淠河茶麻古道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淠河流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氯化锌活化大麻布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麻布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在不同活化温度下制备大麻布活性炭纤维样品。采用低温氮气吸附和密度函数理论(DFT)等对样品的孔结构和表面能量分布等表面织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BET比表面积随活化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800℃时达到最大值915 m2/g;样品是典型的微孔材料,孔分布集中于2 nm以下的微孔范围内,只有极少部分的中孔,基本没有大孔;样品的表面能量分布较宽,为不均匀性表面;随活化温度的升高,样品碘吸附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微孔孔容、总孔容以及由BET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原位接枝到剑麻纤维(SF)的表面,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和MMA/SF质量比对接枝率的影响。用注塑成型工艺制备了剑麻纤维/聚丙烯(PP)复合材料及MMA接枝SF/PP复合材料,研究了剑麻长度、含量、接枝率以及不同预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长度10mm的剑麻纤维,其接枝率为31.5%时,5wt%的剑麻掺量下试样的抗拉强度可达31.1MPa,对应断裂伸长率为19.3%.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剑麻纤维的化学成分,微细结构,机械物理性能和热性能等性质作了测试分析,采用碱处理对剑麻纤维进行改性,并对碱处理对剑麻纤维有关性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适当的碱处理工艺可改善剑麻纤维的性能,提高其可纺性,为剑麻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麻炭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麻秆为原料,通过直接炭化、磷酸/氯化锌活化法制备了麻炭。采用扫描电镜(SEM)、液N2吸附、亚甲基蓝吸附和碘吸附分别对麻炭的微观骨架结构、表面织构、孔分布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麻炭微观形貌呈现多孔性的骨架结构,由彼此平行且直通的两种管道构成,管与管之间由管壁隔断,管壁本身分布着丰富的微孔,而且三种麻炭样品中均以微孔为主且微孔分布呈多分散性。未经活化处理的麻炭,其孔径主要分布在小于1.3nm的范围内,但其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小。磷酸和氯化锌活化的麻炭的比表面积分别达1388m2/g和1691m2/g,两者的孔分布较为相似,除了在小于2nm的范围内均有微孔分布外,还存在2~4nm范围内的中孔分布。麻炭对亚甲基蓝及碘的吸附值随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氯化锌活化的麻炭对亚甲基蓝和碘的吸附值最大,其次依次为磷酸活化的麻炭和未经活化处理的麻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