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3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标志着土司统治时代的结束。通过改土归流,国家得到统一,政权趋于稳定,国力日益增强。文章对湘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冲突与影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32.
简要介绍了中国台湾地区公职人员财产强制信托的概念和内涵、以及财产强制信托电子化过程的缘起,并对近30年的电子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了梳理,最后对财产强制信托电子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台湾公职人员财产强制信托制度实施后,台湾当局大力推动电子化管理,使得这一制度快速实现了“电子化(E化)”,也极大促进了这项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3.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进修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Struts设计并开发了高校教师进修管理系统.系统使用成熟的MVC框架Struts,实现了高校教师进修的计划管理、申请管理、申请审核和过程管理等相关功能模块,系统能对教师进修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134.
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年开始,我国在蓬勃发展的普通法学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全民普法"为主要形式的面向全民的社会法治教育,这种社会法治教育如今已经从"一五普法"到达"五五普法"阶段。可是,20多年过去了,我国党政官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提高在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反思我国的社会法治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从教育对象来看,以全体公民为对象而没有特别突出党政官员,忽视对道德和法律"底线意识"的培育,道德教育意识形态化等乃是其根本的缺陷。因此,我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应该实现以我国党政官员的法治教育为重点,以法律意识的培育为核心,强化党政官员的法律底线意识,以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和宪政的精神实质与原则诉求的现代人即"公民"为最终目的追求等几个方面的主题转向。  相似文献   
135.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乱转折的时期,儒学的衰落和玄学的兴盛,带来了新的审美文化。这一时期,魏晋士人形成了追求人格超越、重视自然、重情、追求女性之美等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和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36.
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成为研究士族家族兴衰及个人情况的特殊档案,也是朝廷“取士”的依据,谱牒档案在这一时期得以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37.
党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蕴含着党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经验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勇毅前行的无限宝藏,需要依靠叙事来挖掘汲取。总体上看,当前党员干部党史课程的叙事视角更加宏大,更关注完整地梳理历史事件的序列,重视学史明理,且突出问题导向和现实导向,但也存在着新形式的叙事碎片化、党史故事如何达成教育目标、概念使用的语境统一等问题。今后党员干部的党史教育,在叙事逻辑上应从大历史观出发,实现叙事的系统化,避免碎片化;在叙事技巧上,需要遵循教育心理规律,继续深入探索讲党史故事导向不同教育目标的叙事差别和叙事思路;同时,还应深入研究高频出现的抽象概念,寻找使其具体化、能够与历史事件接轨的叙事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