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一工程实例,对孔内深层强夯法地基处理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这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计算分析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在阐述地震动持时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黄土地区与非黄土地区地震动衰减的差异,建立了甘肃省黄土地区地震动衰减规律,提出一种解决与给定超越概率水平相匹配的地震动持时的概率预测方法,给出了甘肃省黄土主要分布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持时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33.
文章阐述了对弯线技术应用的体会 ,并分析了弯线测线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可行性及主要的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介绍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的应用原理、施工方法、质量控制与检测,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湿陷处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文章就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6.
针对目前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在建古浪隧道实体工程,分析了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利用ANSYS程序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预支护技术对开挖围岩的稳定性影响及围岩和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前支护可以提高围岩自稳自承的能力,减小围岩的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37.
结合西安黄土地区载体桩工程实例,介绍了载体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过程。得出与同类的沉管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相比,只要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选择可靠的桩端持力层,就可节省造价20%—30%左右。  相似文献   
38.
基于TRIGRS模型的浅层黄土滑坡破坏概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西兴县某典型黄土斜坡为例,结合TRIGRS模型与Rosenblueth点估法,研究了降雨对浅层黄土滑坡的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确定了主要参数值,计算了研究区的失稳破坏概率,并探讨了不同降雨阶段、不同坡度对区域斜坡破坏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方法适合计算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得出的滑坡破坏概率分布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9.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指出陕北沙黄土区的现代土壤侵蚀过程表现为风、水两相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具有风成和水成的双重性特征,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交错性.这是由营力的季节性强弱对比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区域差异所形成的.区内主要地面物质沙黄土可以分为细沙质沙黄土和粉沙质沙黄土,二者对风力和流水的抗侵蚀性不同.  相似文献   
40.
陕北黄土高原白桦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桦林是黄土区顶极森林群落破坏后的次生林代表之一,共含五个群丛,它们是:白桦—柔毛绣线菊—大披针苔;白桦—胡枝子—大披针苔;白桦—榛子—大披针苔;白桦—沙棘—大披针苔;白桦—胡颓子—大披针苔。它们将全被辽东栎林演替,辽东栎更新的临界光照强度是相对光照强度的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