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0篇
系统科学   32篇
丛书文集   56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24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目的】研究CO2浓度升高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光合特性和单萜烯释放的影响,以了解马尾松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设置1 000、750、550 μmol/mol 3个CO2熏气浓度梯度,并与未经CO2熏气处理的OTCs中CO2平均浓度(437 μmol/mol,CK)进行对比,研究了中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幼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及单萜烯释放的变化规律。【结果】经过60 d的浓度为750及1 000 μmol/mol CO2熏气处理,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总含量下降约 17.54%和29.82%;60 d高浓度CO2处理的马尾松幼苗在环境大气中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浓度为1 000 μmol/mol CO2处理组最低;相较于对照组,CO2浓度升高使马尾松幼苗的单萜烯释放速率下降,在60 d时达到显著水平。马尾松幼苗的单萜烯释放速率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CO2浓度条件下,马尾松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可能是单萜烯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净生产量的重要组分,探讨森林凋落物生产及其养分归还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安徽池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包括甜槠(Castanopsis eyrei)老龄林和苦槠(C. sclerophylla)中龄林,开展氮磷添加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氮[N 100 kg /(hm2·a)]、氮+磷[N 100 kg /(hm2·a) +P 50 kg /(hm2·a)]和对照(CK,无氮磷添加)。采用凋落物收集框法,对林分凋落物生产量及其养分归还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结果】N+P处理下,苦槠林和甜槠林总凋落物量最高值分别为9.502、7.120 t/(hm2·a);其次是N处理,分别为8.393、7.041 t/(hm2·a);CK林分分别为7.724和6.697 t/(hm2·a),氮磷添加提高了总凋落物量,但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在N处理和对照条件下,两林分凋落物各组分所占比例由大到小顺序均为:落叶、落枝、碎屑、落花落果。但在N+P处理的苦槠林中由大到小依次为:落叶、落枝、落花落果、碎屑。N处理下,苦槠林和甜槠林凋落物年均氮含量分别为14.199和13.648 g/kg,N+P处理分别为13.863和13.650 g/kg,CK林分分别为13.384和13.094 g/kg。各处理下苦槠林和甜槠林凋落物年均磷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N+P、CK、N处理。两林分凋落物的氮磷含量和年归还量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苦槠林和甜槠林凋落物的氮磷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氮沉降提高了苦槠和甜槠林凋落物产量,磷添加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表明磷添加缓解了氮沉降引起的磷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准确评价多层文本分类方法,解决传统平面分类评价指标应用到多层分类中的局限性,在研究基于概念树的多层文本分类方法基础上,有效利用多层结构中类别之间的层次关系和“亲疏”关系,提出了一组能够准确描述多层分类性能的扩展评价指标。利用错误分类样本分布定义了错误分类集中度,在评价分类结果的同时能够指导训练样本的选择过程,使得训练样本更具有代表性。通过中文新闻语料的分类实验,证明了扩展评价指标对于多层分类结果的评价更为准确,错误分类集中度有助于训练出更加准确的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994.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给调度、运行人员提供正确的系统状况,二次回路的正确可靠是必要条件。二次回路主要应保证接入模拟量和开入、开出量的正确性,接线牢固,同时应做好二次回路的抗干扰措施,加强二次绝缘监测及设备带负荷的测试,同时应做好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TeO2-BaO-Eu2O3玻璃中Eu离子掺杂浓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分别用TU-1901 UV-VIS紫外可见光谱仪和F-2500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在330 nm左右有一个很强的吸收带;Eu-O电荷迁移带的强度与Eu离子掺杂浓度密切相关;相对于基质吸收,Eu离子的本征吸收强度随掺杂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在394 nm光的激发下,Eu离子发光主要位于594 nm和615nm左右,相对于5D0→7F1,5D0→7F2跃迁发射受Eu离子掺杂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high concentration ammonia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a mixture mainly consisting of ethyl lactate and acetic acid is used as an aid for ammonia removal by air stripping. The effect of dosage, the depth of air nozzle in water and other conditions for ammonia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denitrification reagent is in the dosage of 30 mg/L, pH value is 9–11, blowing depth is 400 mm, stripping time is greater than 2.5 h, and the temperature is normal (25°C),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stewater can be reduced from 21006.0 mg/L to 10.6 mg/L.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is up to 99.95%. At the temperature of 45°C,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stewater can be decreased from 21006 mg/L to 0.2 mg/L.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is up to 99.999%. When the wastewater ammonia concentration is between 800–30000 mg/L, the ammonia is air stripped under the above mentioned conditions,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can be below 15 mg/L. The stripped ammonia can be absorbed without secondary pollution.  相似文献   
997.
The response of ENSO frequency to the in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 are examined with outputs of four coupled climate models (GFDL/CM2.0,CNRM/CM3,IPSL/CM4 and INM/CM3.0) submitted to the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IPCC AR4).Results reveal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ENSO frequency as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However,such a change exhibits an evident model dependence.The ENSO frequency tends to increase in GFDL/CM2.0 and CNRM/CM3 models and decreases in IPSL/CM4 an...  相似文献   
998.
研究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用修改的Langmuir吸附模型将黄河沉积物对P的吸附数据进行有效拟合,通过吸附实验和模型计算得到描述黄河天然沉积物对P吸附特性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倾向;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存在明显的固体浓度(Cs)效应,吸附滞后角随着Cs的增加而增大,在解吸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即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车队稳定性的安全时距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安全时距,以互连系统稳定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队稳定性的安全时距.在建立车辆跟随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车队的局部稳定性,进而研究了安全时距与车队全局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基于车队稳定性的安全时距的确定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车队稳定性的安全时距,能够在不同条件下保证车队中所有车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0.
以异丙醇钛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浓酸条件下低温合成高径向比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研究了酸浓度、聚乙二醇4000(PEG4000)、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产物形貌和大小的影响.首次采用Zeta电位仪测试了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对H+的吸附能力,从而揭示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颗粒呈针状的原因.经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得到的样品为金红石型,其颗粒为棒状,通过控制条件可以制得不同粒径分散均匀的纳米TiO2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