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王济堂 《江西科学》2007,25(6):665-668
以新量子概念为指导思想、在电子结构的"电磁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电磁模型".并用于从物理本质上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原子内核外电子所受电场力和磁场力近似平衡、引力和斥力近似平衡,可使电子不脱离原子核引力;原子可看成是电子-原子核的正负电荷组成的多个电偶极子的组合,"振荡偶极子" 可视为短天线辐射,天线长度L小到10-10 m的原子线度数量级时,原子不辐射电磁波,因而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2.
张红卫 《松辽学刊》2004,25(3):55-57
介绍了构造分子马达偶极子模型的生物学基础、物理学模型及相互作用势。  相似文献   
83.
1600年以来地磁场主要参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使用第7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模型和历史资料的高斯系数,用统一的方法计算了1600年以来地球磁矩、地磁北极位置和偏心磁偶极子的位置参数和1900 ̄2000年的地磁西向漂移,分析了各参数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600年以来地球磁矩一直在减小,偏心偶极子位置自1850年以来一直离地心向外增大。西向漂移主要由低阶球谐项产生。偏心偶极子位置的经向西移与西漂分量λ1/2有相似的周期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84.
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在线天线阵列RCS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计算线天线阵列的雷达散射截面,用脉冲函数为基函数的Galerkin法将线天线阵列的电场积分方程组转化为一个线性方程组,其系数矩阵是一个对称的二重复Toeplitz矩阵.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组合算法求解该线性方程组,其中预条件器采用T.Chan的循环预条件器的分块形式.这样的处理方法降低了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加快了迭代速度,并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85.
利用4种等效Lorenz-Mie理论以及离散偶极子近似理论(DDA)计算了毫米波频率下卷云中随机取向六角形冰晶粒子的散射特性.对比结果表明:在毫米波频率下,利用等效体积与投影面积比值(V/A)Lorenz-Mie理论计算的结果与DDA的结果最接近,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误差公式,为等效球理论代替DDA计算复杂的六角形冰晶粒子散射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针对地磁场背景中偶极子目标磁场大小难以获得的问题,提出了载体潜深辅助地磁定位方法,通过2次测量潜深及磁场梯度计算载体相对目标的垂向位置,但若想连续定位须载体不断垂向移动. 为解决这一不足,提出利用目标磁矩信息实现水下地磁连续定位,由已知磁矩和磁场梯度组成关于位置的非线性方程组,解算载体位置. 给出了连续定位算法的具体步骤.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水下连续定位,且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8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ructure of a spin electromagnetic (EM) field and its various physical properties. A spin EM field is an intrinsic mode of free space, which satisfies the spin equations derived from Maxwell equations. A spin mode has two basic properties: the spin along its axis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source and EM structure of this electric and magnetic mod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ed charge and current of a spin mode can be integrated to obtain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moment, and they can be treated as the electromagnetic dipole. A spin mode possesses both wave and particle properties: a wave number, angular frequency and characteristic speed are its wave parameters; an intrinsic radius, energy and angular momentum are its dynamic parameters. The former is analogous to an EM resonant mode; the latter is similar to the behavior of a particle with intrinsic spin.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lectric modes present, one can be expressed through a pair of charges, and the other can be expressed by a magnetic current. They both have the same electric moment, but have different divergenc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88.
为了获得二维散热条件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采用埋入温度传感器的方法,从水化温度峰值开始测量了混凝土试件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二维散热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受到2个方向上的散热影响.越接近试件表面的位置,其温度随时间的增加下降得越快,产生的温度梯度越大,因此造成温度应力更大;在快速降温阶段,即从终凝到6...  相似文献   
89.
张宁宁 《河南科学》2011,29(9):1032-1035
利用电磁场相对论变换关系,计算了坐标系沿任意方向作匀速运动的电偶极子的电磁场,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说明其结论是对前人所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且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0.
油中水滴静电聚并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场对多相体系进行分离处理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电场力作用下液滴间的相互运动聚并是聚结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从液滴间静电力学模型出发,通过动态微观实验对液滴的聚并过程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和分析,确定不同实验条件下液滴的聚并方式和角度,以及液滴从静止状态到发生相对运动时的临界条件.结果发现当两等大液滴间距与液滴半径之比大于1时,液滴间中心连线与电场力夹角θ<54.7°或θ>125.3°,两液滴间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当液滴间距较小时,能产生聚结的最大倾角增大为81.3°.液滴间相对距离增大时,移动临界电场强度迅速升高,较大液滴发生相对移动所需的场强低于小颗粒液滴.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了静电聚结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