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174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61.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CuCl2和KBH4为原料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铜粉,经XRD检测确定了反应生成物确为纳米铜粉,且经TEM检测粒径为20—40nm.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并讨论了配位剂、反应温度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张密林  张红霞  陈野 《应用科技》2004,31(12):58-60
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nO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此脱硫剂在中温、无氧条件下脱硫,硫容可达32.5%.同时,进行了锌、铜、锰氧化物的一元及二元组合的脱硫反应.实验证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同时掺杂CuO和MnO2的ZnO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最佳,且降低了单——ZnO脱硫剂的硫化温度,少量的La2O3和CeO2作用于脱硫剂中,增加了脱硫剂的反应活性,提高了脱硫能力.并采用了DTA和XRD技术分析金属氧化物分解温度及脱硫剂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63.
萃取界面乳液的固体微粒稳定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铜溶剂萃取时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稳定界面乳化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微粒是促进界面乳液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它通过3种机制稳定界面乳化液:一是减小乳化液滴粒度和粒度分布区间,当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的质量浓度由0.138 g/L增加到2.918 g/L时,液滴平均粒径由346.7μm减小到25.5 μm,48 h后破乳率由84%降低到27%;二是在液滴界面形成固体复合界面膜对液滴起保护作用;三是以微粒絮团的方式填充于液滴间隙中,阻断液滴接触,防止液滴聚结破乳.  相似文献   
64.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险峰 《松辽学刊》2005,26(3):30-32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Cu(Ⅱ)的新方法.Cu(Ⅱ)的质量浓度在0.4-0.8μg/ml范围内与△A值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检出限为0.0519μg/ml,摩尔吸光系数ε=1.10 ×104L·mol-1·cm-1,相关系数r=0.9974.该法已用于饮用水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5.
张衡候风地动仪功能测试和感震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前半部探讨了张衡地动仪功能测试的背景,并分析了历来主要各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述。后半部分,对张衡地动仪的感震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地面层P、S、R三类地震波循序演变的新认识。此外,还评述了我国近60年某些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论文。从而肯定了张衡作为世界地震仪的最早发明者的崇高地位。又指出:某些人不吃透张衡地动仪设计思路,贸然提出任意增添部件的设想,却以“复原张衡地动仪”为名,发表论文,有损张衡声誉。  相似文献   
66.
以氯化铜、柔性双吡啶四唑配体(4-bptzp)和5-硝基间苯二甲酸(5-H_2nip)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制备一种新型的铜配合物[Cu(4-bptzp)(5-nip)]·H_2O,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铜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_(69)H_(56)Cu_3N_(33)O_(21),Mr=1 874.09,三斜晶系,P1空间群,V=3.984 5(4)nm3,a=1.277 09(8)nm,b=1.357 97(9)nm,c=2.433 64(16)nm,α=76.727(10)°,β=75.987(10)°,γ=85.579(2)°,Z=2,R_(int)=0.038 6,D_(cal)=1.562g/cm~3,μ=0.888 mm~(-1),F(000)=1 912,R=0.051 9,wR_2=0.124 2;铜离子被5-nip桥连形成一维[Cu_2(nip)_2]n带状链结构,配体4-bptzp连接链上的两个铜离子形成[Cu_2(4-bptzp)_2]环悬挂在链两侧;该铜配合物在黑暗条件下可快速吸附水溶液中的有机染料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67.
在电镀生产线上,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件往往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织生产,以应对多样化的订单需求,缩短订单交付周期,而为了克服由运输设备造成的生产瓶颈,加工设备之间的工件转运作业多采用数个自动化的Hoist(行车)来完成。针对面向产品投产比例的多Hoist调度问题,采用启发式策略实现多个不同类型工件在并行工作站上的分配,同时考虑工件加工时间窗口约束、工作站的使用能力约束以及Hoist无碰撞约束,构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最后,以某印刷电路板制造企业的全板电镀生产实例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为定量描述熔炼过程中乳化现象,首先建立了基于相似原理的物理模型,然后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和Image Pro-Plus 6.0软件考察了气体流量对熔池内乳化层的形成、乳化液滴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最终建立了传质界面面积ɑ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乳化液滴的体积表面积平均直径值(SMD)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乳化层内ɑ值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增长,铜锍与渣的分离可由重力和扩散传质引起.  相似文献   
69.
硫化铜矿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电子结构性质,并讨论硫化铜矿物电子结构与其可浮性之间的关系.利用费米能级讨论不同硫化铜矿物参与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置及其与黄药作用生成不同产物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黄铜矿禁带宽度为0.99 eV,属于直接带隙p型半导体,而辉铜矿、铜蓝、斑铜矿则为导体.前线轨道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4种硫化铜矿物氧化性差异.为进一步认清硫化铜矿物可浮性的差异及硫化铜矿物新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0.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特征及成矿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是中国目前可以确定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产于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的复式岩体中,通过野外观察和典型地质体的辉钼矿Re-Os年龄、黑云母Ar/Ar年龄和K-Ar年龄测定,确定成矿年龄为(213±3.8)~(216.0±1) Ma,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含矿岩体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发育强硅化带(局部)→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局部发育伊利石-碳酸岩化带).工业矿体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钾长石、黑云母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矿床具有斑岩铜矿中下部细粒状浸染、中上部细网脉状浸染和顶部围岩中产出大脉状矿体的"三层楼"模式.其斑岩体、元素组合及矿化特征与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斑岩铜矿可以对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