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基于局域网环境,以Windows 2000 server为主,同时兼顾Netware,Windows95/98等操作系统,介绍和分析了常用通信协议的特点、性能和必要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利用单片机 89C5 1和无线传输模块PTR2 0 0 0所构成的无线投票表决系统的原理及系统设计 ,并着重探讨点对多点无线传输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简单数据链路协议 (SDL)是一种新的且具有实现简单和低开销特点的数据链路协议 ,其同步方式采用了帧头循环冗余码 (CRC)校验实现。互联网工作组 (IETF)建议给出了适用于互联网协议 (IP)数据包传输的多捕捉器的 SDL帧同步方案。采用状态转移方程的方法 ,对其同步平均持续时间、失步平均持续时间等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给出了数据分析结果。针对该方案失步平均持续时间过长的缺点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帧同步方案。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此方案可以有效降低 SDL 帧同步的失步平均持续时间 ,改善了 SDL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4.
嵌入式软件调试环境的对等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目标机机内调试器的嵌入式软件调试,是通过采用宿主机一端的嵌入式软件调试环境与目标机一端的机内调试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并遵循共同的协议规则来完成的。主要介绍该种调试用对等协议的设计原则与主要实现技术,实现对目标机的源级虚拟调试。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协议辅助设计工具Peton的实现细节。该研究是对计算机辅助协议工程(CAPE)方法学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6.
97.
首先简单介绍了一种扩展的层次移动IP协议(eHMIP).在此基础上,以注册信令开销、切换分组丢失延迟以及分组传输延迟为性能评价指标,分别对移动IP和基于eHMIP协议的移动管理方案进行性能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移动管理协议的性能与移动主机到家乡网络的距离及微观移动域的范围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移动管理方案,在满足应用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8.
首先在合适的网络模型下从理论上对存储转发和预先注册2类平滑切换机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计算了为达到零分组丢失缓存节点所需的缓存数以及切换时分组所遭受的额外时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两者的性能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结果表明存储转发方法性能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预先注册方法缺乏通用性;最后针对现有平滑切换机制存在的上述性能和通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平滑切换机制,其性能接近于预先注册方法,而适用范围却与存储转发方法一样广泛.  相似文献   
99.
针对WDM光网络的单波长预留协议中经常出现多个连接请求竞争同一波长而产生冲突的问题,提出将多波长预留概念扩展到分离预留协议以及基于马尔可夫的分离预留协议(MSRP)中。首先,讨论了三种多波长方案,利用多波长进行可能选择和进一步分离,从而减少请求的整体阻塞;然后,将它们与对应的单波长协议进行比较,发现单波长协议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最后,仿真实验使用三种多波长协议建立光路,比较结果表明,多波长MSRP执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0.
在广泛部署和大规模应用IP层组播时,组播状态将超出路由器的性能极限。为了解决组播路由的状态可扩展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隧道的可扩展组播路由协议(DTSM)。该协议采用隧道方式消除了非分支节点状态。在状态容量充足时,该协议与传统组播协议效率相同。在状态容量不足时,自适应地调整转发树拓扑,以带宽和延时为代价进一步减少组播状态。仿真结果显示:该协议可以在不显著增加带宽和延时的前提下,使组播最大状态数减少一个数量级,可以有效地缓解组播状态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