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5篇
综合类   22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基于CMOS摄像头的智能车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智能车因单条引导线信息量少而引起的误识别问题, 设计一种能自动识别和跟踪双边引导线的智能车系统。智能车以Freescale公司MC9S12XSl28作为核心控制器, 利用COM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摄像头OV7620作为路径信息采集装置, 对采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去噪操作和边缘检测后提取路径信息、 进而准确地判别跑道的形状, 为舵机和电机提供控制依据, 以使小车平稳快速地行驶。同时, 提出将行驶状态与赛道信息综合考虑的措施, 并通过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策略以及实验测试, 实现了对各种典型跑道的优化处理, 使高速行进中的智能车具有良好的转向调节能力和加减速响应能力。智能车可以在以白色为底面颜色, 两边有黑色引导线的跑道上运行, 克服了因单条引导线信息量少而引起的误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采用B3LYP方法对N、H、C、O使用6-311++G(d,p)基组,对Ti使用LANL2DZ赝势基组,研究计算1(TiO2)n(n=1~3)催化水解HNCO的微观反应机制。研究HNCO和H2O在1(TiO2)n上的不同进攻方式。为了考察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研究了在没有催化剂作用下的HNCO+H2O的微观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无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发生需要克服活化能158.20 kJ/mol。1(TiO2)n对反应有着良好的催化效果,显著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垒,使反应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H2O优先进攻催化剂的方式是能量上有利的过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93.
以H2O2为氧源,乙腈为溶剂,考察了Li掺杂MgO,Li/MgO,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热重(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对Li/MgO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Li量增加(1%~5%),苯乙烯转化率和环氧化物选择性增加.5%Li/MgO,苯乙烯转化率达99.5%,环氧苯乙烷选择性为95.9%.增加Li量至11%,Li/MgO的活性和选择性基本不变.这主要归于Li/MgO碱的强度和强碱位数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将不负载任何活性组分的阳极氧化铝模板分别放入两段炉中,700℃下催化裂解乙炔可控合成一维碳纳米材料,反应气氛分别为氩气和氢气;产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气氛为氩气时,第一段炉中模板表面为相互缠绕的蠕虫状的碳纳米管,其直径在100nm左右,模板孔内为开口的碳纳米管,其直径约为50nm左右;第二段炉中模板表面沉积了密集的碳纳米棒,其形貌规整,棒体很直,散落在模板表面,粗的直径约200nm,细的约100nm,长度短的不到1μm,长的约2.5μm;当反应气氛为氢气时,模板表面沉积了规整的直立碳纳米棒,其长度长的约1μm,短的约为100nm,粒径约为50nm.所合成的碳纳米棒为实心的断断续续的石墨片层组成的波纹状结构.  相似文献   
995.
以自制氧化石墨、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氧化石墨烯(TiO2/GO)复合材料,采用TEM、XRD对其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氧化石墨烯含量、染料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片层上均匀负载着锐钛矿型的TiO2球形颗粒,粒径在10 nm左右;当TiO2/GO复合材料中加入的GO含量为100 mg时光催化活性最好,比相同条件下纯TiO2和TiO2与氧化石墨物理混合物的光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相同条件下,降解率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催化剂用量存在最佳值,100 mg/L的活性艳红X-3B溶液,催化剂用量的最佳值为0.8 g/L,反应60 min后其降解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996.
以金属离子交换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2,3-环氧蒎烷异构化制备龙脑烯醛.研究结果表明,在80℃条件下,以甲基异丁基酮为溶剂,K+交换Y分子筛(K-Y)在催化2,3-环氧蒎烷异构化制备龙脑烯醛的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并通过变换各种反应条件,探讨最佳催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97.
With a view to produce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FCs,yttria and scandia doped zirconia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epared,then an anode supported fuel cell was fabricated by a spray method.The influences of the scandia content in the electrolyte and atmosphere conditions used in the testing experiments on phase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 and fuel cell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The electrolyte was composed of cubic and tetragonal phases and SEM pictures revealed very fine grain sizes and a smooth surface of the electrolyte film,though some defects were observed in samples with high Scandia content.Coating scandia on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um particles improves both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electrolyte and power density of the fuel cell distinctly below 750 1C.Anodes were pre-sintered at 1200 1C before co-sintering with the electrolyte film to ensure that the shrinkage percentage was close to that of the electrolyte during co-sintering,avoiding warping of cell.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纳米复合氧化物添加剂Ce0.9 Cu.0.1O2、Ce0.9Zr0.1O2以一定比例加入重油中,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研究其对改善燃用重油发动机油耗及排放的效果.实验表明,纳米复合氧化物可降低燃油消耗率,同时,也降低氮氧化物和碳烟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999.
在磨矿动力学、自然矿块抗压强度和磨矿功耗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兰坪氧化锌矿石含泥量大的特点,推导并建立兰坪砂岩型氧化锌矿石球径经验公式模型.混合物料磨矿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指导磨机初装球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利用该经验公式对云南小灰山氧化锌矿选厂磨机钢球进行调整后,磨矿产品次生矿泥质量分数减少了2.30%,磨矿效率提高了4.30%,达到了降低次生矿泥和减少磨矿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MgO含量变化对CaO-Al2O3-MgO-FexO-SiO2-K2O系熔体黏度和熔化特性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熔渣冷却过程中的物相析出,并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了该体系的黏度、熔点和冷却过程中析出相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MgO含量的增多会造成熔渣熔化温度的升高,黏度随温度变化时会出现黏度骤增的转折点,高于转折点温度时,熔渣黏度随MgO含量变化不大,同时该转折点温度随MgO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熔渣冷却过程中析出相主要为固溶的橄榄石相和Fe3O4尖晶石相,MgO含量的增大可以促进橄榄石相的析出,熔体黏度骤增主要由于橄榄石相的析出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