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7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等温输油管路的经济管径与界限输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了油品黏度和输送量对泵效、流态和经济管径的影响,以管道建设投资的年分摊费用、管道年维修费用和管道运行年能耗费用之和为目标函数,给出了等温输油管路经济管径和界限输量的完整计算模型.采用斐波那契搜索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本模型适用于各种流态,能较好地反映黏度和输量对经济管径的影响,计算收敛性很好.模型对等温输油管路的技术经济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用于暖通空调领域新、排风能量回收的热管式两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第一级采用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热端布置4种散热方式:(1)传统类型的显热散热;(2)排风经过喷水室降温后进入热端;(3)排风经过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降温后进入热端;(4)直接在热端顶部淋水.第二级采用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相对于方式1,方式2,3,4新风进出口干球温差上升了1.0~2.4℃,热管换热器换热效率提高了7.6%~16.2%.其中以方式4效果最佳:新风温降9.5℃,换热效率67.6%.  相似文献   
993.
振荡热管管内流型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振荡热管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观察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充液率、传热量条件下,对应的管内工质的流动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管内会出现塞状流、塞状流和环状流并存的混合流以及环状流等不同的流型.对于几何尺寸特定的振荡热管,在不同的充液率和传热量条件下,管内的流动形式会由塞状流将逐渐过渡到半环状流和环状流,从而提高了热管的传热能力,使振荡热管的整体热阻减小.在一定的条件下热管的传热能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94.
为揭示下倾管段塞流的流动规律,在内径50 mm、长27.43 m的不锈钢多相流试验环道上对下倾管段塞流的特征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差压波动信号相关分析技术,分析了气液相折算速度、混合速度以及管线倾角变化对液塞速度、平均液塞长度、最大液塞长度以及液塞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速度的增加,液塞速度不是线性增加,而且对管线倾角的变化不敏感;平均液塞长度随着混合速度增大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随着倾角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规律,而当Froude数大于16时,管线倾角对最大液塞长度的影响减小;液塞频率随气、液相折算速度增加而单调增加,且倾角越大,液塞频率越小。  相似文献   
995.
混合弯管湍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计算出弯管内流体交汇处附近的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对于设计合适的入口管道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工程中常见的弯管为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管中的流体状态参数。使用目前通用的专业CFD数值计算软件FLUENT对管道内流体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别对算例采用一阶离散化方法和二阶离散化方法进行模拟,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κ-ε双方程模型解决这样的问题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相关性在结构模态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充液管道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以及相应的振型,并通过锤击试验得到试验模态频率及振型,对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进行振型相关性分析,验证了管道有限元模型,为充液管道动态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根据气液两相流一维波模型建立分层流向段塞流转变的判别准则,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出现段塞流时的各相临界表观速度进行了理论预测,并对流型转变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中,主要考虑了两相流体和管壁之间的摩擦和气液相界面之间的摩擦对流型转变的影响,并结合分层流理想化模型分析了发生流型转变时的临界参数.在内径分别为40 mm和50 mm的水平管道油气两相流实验系统中进行了流型转变实验,所获实验数据处理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影响流型的管径、流速等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预测管内分层流向段塞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8.
在水平T型分支管道中,用压缩空气对平均粒径分别为0.25 mm和0.5 mm的砂石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对气固两相流动的阻力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送压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输送气速逐渐下降时,分支管的单位长度压差在开始时减小,但当输送气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单位长度压差下降趋势减缓,有时甚至转而增大;当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差值由小变大时,两分支管路中颗粒产生沉积时的临界速度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且平均粒径较小的颗粒临界速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探测方法及装置.直流系统支路发生接地故障产生接地漏电流,形成支路差流,采用自激振荡式直流微电流传感器(DCTA-1)离线测量直流系统各支路的差流,判别接地故障,从而提出一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探测方法,称为"差流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DCTA-1传感器的条件下,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定位接地故障,简单实用,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了一种新型户式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双筒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作为制冷设备,使用真空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驱动.在这个空调系统中,集热器的热管直接加热发生器中的溴化锂溶液,发生-冷凝器采用新型内外式结构.通过这些措施,实际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减少热损失,降低成本.通过热力计算得到,122 m2左右的集热面积即可提供240 m2复式住宅24 h空调冷量并可提供生活用热水.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