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为了对水泥窑应用SNCR控制技术时CaO催化NH3氧化问题进行研究,该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温度(650~950℃)、NH3体积分数(100×10-6~1500×10-6)和O2体积分数(0~4%)对于CaO催化NH3氧化作用的影响。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NH3和NO组分的体积分数。实验结果表明:CaO催化NH3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NO的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增加而下降,随温度和O2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基于NH3转化率和产物NO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提出CaO催化NH3氧化的首要途径是NH3和O2的吸附,吸附态NH3会与O2反应生成NO,而非前人提出的NH3与CaO反应生成CaN。采用该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102.
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物系进行了苯乙烯氧化反应制得苯甲酸的研究.考察了物系种类、H2O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加入方式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酸-H2O2物系中,苯乙烯被氧化生成苯甲酸.在此物系中,随甲酸用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苯乙烯的转化率升高,苯甲酸的选择性先增加后减小;加料顺序和酸的种类也影响苯乙烯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酸反应的优化条件为:甲酸-H2O2物系,采用先加入苯乙烯和甲酸再滴加H2O2的加料方式,过氧化氢38.4 mmol,苯乙烯6.4 mmol,甲酸38.4 mmo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为100%,苯甲酸的选择性达到91.4%.  相似文献   
103.
以硝酸锰为前躯物,采用传统浸溃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锰含量的Mn/MgO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Raman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XAS)及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负载锰氧化物的分散度、氧化态、配位环境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Mn负载量是控制负载锰氧化物分散度和配位环境的重要因素.当Mn负载量小于...  相似文献   
104.
在硅酸钠-氢氧化钠电解液中以Na5P3O10作为稳定剂,通过改变Ce(NO3)3/Ce2(SO4)3的含量对Ti6Al4V合金进行微弧氧化,用XRD、SEM、EDS对试样表面所获得的氧化膜进行表征,并研究电解液中不同Ce(NO3)3/Ce2(SO4)3含量对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Ce3+的加入量增加到0.3 g/L,氧化膜表面的致密性减小,在此基础上加入0.5 g/L的Na5P3O10时,氧化膜致密性增加.EDS分析结果显示,膜层含有Ti、Na、Al、Si、P、O及Ce等元素;XRD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的相组成为Ti、锐钛矿以及金红石.  相似文献   
105.
U-bearing sandstones from the Dongsheng deposit in Ordos Basin contain abundant C15-C18 fatty acids. The fatty acids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modern and ancient organisms including organisms from the intervals of U mineralization. A certain amount of i15:0, a15:0, a17:0 fatty acids coexist with small amounts of i17:1ω7c and 10me16:0, characteristic biomarkers of Desulfovibrio and Desulfobacter sp.,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in the sandstones. The presence of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SOB), such as Beggiatoa and Thioploca, is indicated by significant amounts of 16:1ω7c and 18:1ω7c fatty acids. The existence of the SRB in the deposit, as inferred from the fatty acids, is consistent with results from fossilized microorganism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ore-stage pyrit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nvironment may have been favorable for the SRB to grow since ore formation (9.8-22 Ma). The bacteria may have degraded hydrocarbon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utilized hydrocarbons degraded by oxic microbes in the deposits. This process may have produced 12C-rich calcite and prominent baseline humps of unresolved complex mixtures (UCM), and 25-demethylated hopanes and tricyclic terpanes. The existence of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in the deposit may have resulted in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to sulfide, re-oxidization of the sulfide to sulfate and subsequent reduction of the sulfate to sulfide. This assertion is supported by ore-stage pyrite with δ34S values as low as-39.2‰, and the lightest sulfate (about 11‰) measured during the Phanerozoic, a difference of more than 46‰.  相似文献   
106.
以NaBrO3/NaHSO4.H2O为氧化体系在固态条件下,通过对二芳基卡巴肼的单侧脱氢快速高效合成了十种二芳基卡巴腙.该方法操作简便、产率高、无溶剂、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07.
以Keggin型杂多酸盐 (Na5PW11Z(H2 O)O3 9,Z =Mn ,Fe ,Co,Ni,Cu ,Zn ,以下简称为PW11Z)为催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在水—正己醇两相体系中进行了正己醇到正己醛的选择氧化反应 .在此选择氧化反应中同时伴随着过氧化氢分解的竞争反应 ,两种反应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在 70℃时 ,生成正己醛的催化剂活性序列为PW11Co>PW11Fe≈PW11Ni≈PW11Mn >PW11Cu≈PW11Zn ,其中PW11Co的正己醛收率为 3.3% ,当把过氧化氢稀释 ,向反应体系中滴入时 ,则正己醛的收率将大幅度提高 .对于PW11Co来说 ,正己醛的收率提高为 7.12 % ,选择性为 89.4% .还利用ICP ,IR ,UV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8.
对一种接触氧化法新型填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接触氧化法中填料的发展状况及选择填料应遵循的原则,对一种新型悬浮填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附着量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关的数据.结果表明,这种填料具有比较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9.
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自由能-氧化态图的构筑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甲苯胺蓝(TB)是一种应用很广的生化试剂,可作为一种光学活性的氧化还原指示剂用于化学分析,也可在医学上用于眼科以检查眼角膜缺陷等。在医学上的实际治疗效果与单体和二聚体之间相互平衡的转换有直接关系,并且甲苯胺蓝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特定的吸收。应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甲苯胺蓝单体和二聚体之间的平衡,揭示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的聚合状态,同时解释在磷酸介质中抗坏血酸对甲苯胺蓝的还原作用。由紫外—可见光谱的谱图分析可知甲苯胺蓝的聚合状态与氧化还原性质密切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甲苯胺蓝的性质与介质和各种添加剂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