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0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730篇
系统科学   548篇
丛书文集   386篇
教育与普及   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80篇
综合类   1171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82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在Kondratiev分布空间(S)-1中利用Hermite变换和齐次平衡法则导出了Wick型随机广义Fisher方程的Backlund变换,给出了该方程在系数G(t)取不同白噪声泛函条件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142.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类将克隆到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意义明确的有用基因应用于基因工程对生物体的遗传改良中.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性状和生理功能都是依靠多基因的协调表达而实现的.因此,多基因转化策略必将成为今后基因工程在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中的主流方向.综述了近年来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多基因改良农作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和进展,分析了多基因转化中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多基因转化策略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作出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3.
山西的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20世纪初期山西的争矿运动,阐述了山西动力大省的地位与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经济格局,探讨了山西省低附加值生产的原因,指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付出了环境污染与生命代价,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山西省今后发展经济的正确选择,山西的经济转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4.
浅论10 kV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 kV供电系统在铁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几种常用的电流保护,对铁路10 kV系统中继电保护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烟碱类杀虫剂IMI及其微生物转化产物5-hydroxy IMI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Zorbox OSD反相柱,水和乙腈(75:2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69nm,IMI和5-hydroxy IMI得到较优分离.在0.5~50mg/L的浓度范围内,两种物质的色谱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IMI和5-hydroxy IMI的标准工作曲线分别为y=112.23x-1.7775和y=98.039x-17.508;相关系数为0.9999和0.9997.转化产物的样品中IMI和5-hydroxy IMI添加的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7.4%.  相似文献   
146.
Ni-P化学镀层相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镍磷化学镀镀层相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含磷原子数分数12.15%的镍磷镀层的镀态组织和晶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中磷含量的镍磷镀层镀态下组织为非晶态,晶化起始温度321℃;退火过程中,非晶组织中先形成镍纳米晶,然后纳米晶镍伴随晶化过程进行迅速长大,并在镍基体上析出亚稳过渡相Ni12P5和稳定的Ni3P相,400℃退火90min后的组织为晶粒尺寸为微米级的镍基体上分布着弥散的Ni3P相和少量的Ni12P5相。  相似文献   
147.
文章分别用微波法和前驱物法合成了ZrW0.8Mo1.2O8的四方相,该相尚未见公开报道.对其进行了XRD分析和指标化.对比了两种合成方法和合成产物的形貌,阐明了微波合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8.
提出了利用二次模变换计算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稳态值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变换矩阵T进行相模变换,将相量转化为模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变换矩阵H进行第二次模变换,将一次模量转化为二次模量,然后在二次模域中建立计算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与一次模方程相比,方程和未知数的个数减少了一半, 使得计算量减少,且易于编程实现.对某实际线路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EMTP计算结果一致,表明此方法为进行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稳态计算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9.
The microscopic phase-field approach is applied to model the early precipitation process of Ni75AlxV25-x alloy. Without any prior assumptions,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arbitrary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n atomic scale. By simulating the atomic pictures, and calculating the order parameters and volume fraction of the θ (Ni3V) and γ'(Ni3Al) ordered phases, we study Ni75AlxV25-x alloys with Al composition of 0.05, 0. 053 and 0. 055 (atom fraction). Our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for these alloys, θ and γ' phases precipitat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crease of Al content, the amount of γ' phase increases and that of θ phase decreases;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γ' phase transforms from Non-Classical Nucleation and Growth (NCNG) to Congruent Ordering Spinodal Decomposition (CO SD) gradually; otherwise,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θ phase transforms from Congruent Ordering Spinodal Decomposition (CO SD) to Non-Classical Nucleation and Growth (NCNG) mechanism gradually. Both θ and γ' phases have undergon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mixture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characterized by both NCNG and CO SD mechanisms. No incontinuous transition of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150.
Modal logic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a formal theory of agents. The efficiency of reasoning method in modal logics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it determines whether or not the reasoning method can be widely used in systems based on agent. In this paper, we modify the extension rule theorem proving method we presented before, and then apply it to P-logic that is translated from modal logic by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At last, we give the proof of its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