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47篇
综合类   10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ummary Although almost all methods of mass measurement of regulatory peptides still depend on the high affinity antibody, the traditional Yalow and Berson radioimmunoassay technique is becoming outdated. Pur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llow excess antibody two site assay techniques wit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labels (preferentially non-radioactive) of great sensitivity and speed. The large amounts of particular monoclonal antibodies available allow several different laboratories to use the same reagents and have increased comparability. Unfortunately many regulatory peptides exist in multiple molecular forms and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antibody region specificity. Improved methods of extraction of regulatory peptides from plasma tissue allow more accurate quantitation. New techniques for rapid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 make distinction of different molecular forms much easier than hitherto. Better education in techniques and/or attention to inter-assay standards are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comparability of regulatory peptide measure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62.
Summary Precursors to regulatory peptides undergo maturation processes which include protelytic processing. The enzyme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remove the hydrophobic peptide located at the amino-terminus of the precursor. Endoprotease cleavage also occurs at single and two adjacent basic residues, this is followed by a removal of basic residues located at the C-terminus of the peptides by a carboxypeptidase-like enzyme.  相似文献   
63.
综述了我研究室近年来在多肽生化和手性药物领域中的研究进展:①进行了抗癌药物 A M D 类似物的全新设计、化学全合成、与 D N A 结合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 ②研究了新皮啡肽类似物及其自旋标记衍生物和孤儿受体的天然配基孤啡肽的构效关系;③进行了 D N A 结合蛋白结构域:锌指及其突变体的合成及与寡聚核苷酸结合能力的研究; ④将稳定的氮氧自由基标记肽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建立了一种使生物活性肽带上自旋标记的简便方法, 用以研究肽类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自由基对肽类药物生理活性的影响;⑤为解决许多手性药物合成中的难题,开发了一个构筑手性季碳的新方法; ⑥研究了手性催化剂作用下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为手性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反应  相似文献   
64.
常啸  曹兴军  李园园 《科学通报》2010,55(34):3297-3301
表皮葡萄球菌作为一种主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其致病的主要因素在于致病株进化出了能在医疗器械表面生成生物膜的机制.为了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本文比较了致病株和非致病株之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性,揭示了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表现出差异表达的趋势.结合同源蛋白对进化速率的分析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的蛋白表达丰度和进化速率呈负相关的趋势.同源蛋白对进化速率的分析结果还显示,表皮葡萄球菌蛋白质组中一部分蛋白受到了较强的负选择压力,是微生物体中保守的部分;还有一部分受到的选择压力较小,对生物体应对外界环境做出遗传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表型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牦牛乳富含酪蛋白,其经酶解制备的降血压肽以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等优点已成为乳品开发和高血压防治药物研究的新热点.方法:本实验对从牦牛乳中提取的酪蛋白,依据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胰蛋白酶各自的最适pH及温度采用酶解方法制备降血压肽,并且以ACE抑制活性为指标初步筛选最佳水解酶.结果:五种酶ACE抑制肽抑制率分别为:复合蛋白酶为39.02%,中性蛋白酶为67.48%,碱性蛋白酶为56.10%,木瓜蛋白酶为71.54%,胰蛋白酶为8.94%.结论:说明,在最适pH及温度条件下,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为制备降血压肽的最佳酶选,这为后续进一步的制备降血压肽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通过固相多肽法成功合成了酪丝缬肽(YSV)以及其结构修饰物(Z-GP-YSV-NH2),总收率分别为45.3%和52.3%。分别研究了YSV和Z-GP-YSV-NH2在PBS缓冲液、DMEM培养基和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发现两者在PBS和DMEM中都很稳定,但YSV在大鼠血浆中温浴2 h后基本降解完全;而Z-GP-YSV-NH2温浴12h后只降解67%。还评价了YSV和Z-GP-YSV-NH2对人胚肾细胞293的细胞毒性,发现两者的细胞毒性都很低。当剂量为200μg/mL时,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和10.3%。  相似文献   
68.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天然多肽,因其不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医药界开发新型抗菌制剂的主要选择,识别出更多的抗菌肽并预测其抗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标签直推学习的抗菌肽及其抗菌功能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K-spaced氨基酸对组成方法提取多肽特征,采用多标签学习框架和加权近邻图构建直推预测模型,通过对有标签训练样本和无标签待测样本的共同学习来提升预测性能.该方法不仅能够识别多肽是否为抗菌肽,还能同时预测出抗菌肽所具有的单种或多种抗菌功能,且适用于对多效抗菌肽和普通抗菌肽的预测.数值实验表明,与已有的iAMP-2L预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全局预测精度和多标签预测性能上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69.
本文就花生肽对小鼠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动物耐力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花生肽组能增加小鼠耐力实验中的负重游泳时间,降低生化指标中的血乳酸和尿素氮的水平,提高小鼠脏器指数,提高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花生肽样品的中、高剂量组均有显著抗疲劳作用,优于阳性对照人参的作用效果。因此,给予小鼠每400 mg·kg-1的花生肽可明显提高机体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70.
分离提纯了鹿血酶解产物中的抗氧化活性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体积排阻法(SEC)测定分子量,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经SephadexG-25和DEAE-52柱层析纯化,得到了带有较弱负电荷的抗氧化活性肽.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氧化活性肽为低分子量肽类物质,且是以相对分子量为876,463,146Da为主的小肽混合物.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该肽所含17种氨基酸中以亮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17.2%、12.3%和12.1%,人体必需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为5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