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卷须性状的特征特性、遗传规律及在育种上的利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半无叶类型豌豆品种卷须极其发达 ,能够在株间相互缠绕 ,形成棚架结构 ,显著地提高了品种的抗倒伏能力 ,同时改善了群体通风透光性能 ,显著提高了新品种的产量 ,是豌豆抗倒伏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半无叶类型属单基因质量性状遗传 ,显隐性完全 ,卷须基因af和子叶颜色基因i表现连锁 ,位于第一染色体 ,交换值为 6 4 %。  相似文献   
12.
以豌豆蛋白为原料,研究了挤压处理、磷酸化处理、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三种改性处理方法对豌豆蛋白二硫键含量、二级结构含量、亚基组成,以及表面疏水性、溶解性、持水性及持油性、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处理条件下豌豆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均发生变化,与挤压处理和磷酸化处理相比,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对豌豆蛋白理化性质影响最为明显。与未改性豌豆蛋白相比,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的豌豆蛋白二硫键含量增加了26.25%;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增加了15.06%,β-转角含量减少了9.85%;亚基组成中豆球蛋白A和豆球蛋白B含量减少;表面疏水性提高了101.95%。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后的豌豆蛋白溶解性、持油性、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未改性豌豆蛋白(P<0.05),而单一的挤压处理、磷酸化处理对豌豆蛋白这些功能性的改善效果不如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特别是挤压处理后豌豆蛋白溶解性减小。  相似文献   
13.
改性豌豆淀粉用于改进玻纤浸润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 先用异淀粉酶处理, 再将酶化的淀粉进行醚化反应, 研究淀粉成膜剂的制备条件. 考察酶解时间、 环氧丙烷用量、 醚化
时间、 反应温度和氢氧化钠用量对成膜剂的性能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淀粉成膜剂的最优条件: 酶解时间12 h, 环氧丙烷用量4 g, 醚化时间16 h, 反应温度45 ℃, 氢氧化钠用量0.4 g. 拉丝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淀粉作为成膜剂用于玻璃纤维浸润剂, 可保证拉丝工艺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双护盾TBM掘进豆砾石回填速度对于围岩支护效果具有一定影响,以西藏某公路隧道护盾卡机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双护盾TBM掘进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以回填物强度变化直接反应回填时间同时考虑回填段长度变化,研究豆砾石回填对围岩屈服、收敛变形、护盾接触面积、设备推进所需克服摩阻力等影响规律,进而研究豆砾石回填工序对于降低双护盾TBM卡机风险的减灾作用。结果表明:豆砾石快速回填不会改变围岩收敛变形宏观分布特征,对围岩塑形屈服区的总体分布、屈服类型及体积具有一定影响;豆砾石快速回填可以控制围岩收敛变形,减小围岩与护盾接触面积,进而降低TBM推进所需克服护盾摩阻力,具有一定的降低卡机风险效果,但对于挤压变形较大洞段,需要与其他主动防控措施相结合采用,研究结果可为相类似工程进行双护盾TBM护盾卡机风险防控措施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设备对豌豆种子进行N~+注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豌豆胚芽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离,用联苯胺染色法进行显色.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和数量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变化而呈明显变化.酶谱分析可知,注入离子影响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迁移率.说明离子注入对生物体的影响可在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注入离子与生物酶分子之间存在质量沉积和电荷交换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有益微生物组合配施菌糠后对豌豆生长及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施用含有链霉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有益微生物组合 菌糠处理利于豌豆生长、提高光合能力、促进结瘤、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荚豌豆--青荷9号的种子为材料,用10-200mg/L的水杨酸分别浸种12h和36h,观察豌豆种子萌发情况及其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用10-50mg/L水杨酸浸种12h及10mg/L水杨酸浸种36h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且可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当水杨酸浓度增大,浸种时间延长时则抑制豌豆种子萌发.用水杨酸处理后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同种子的萌发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8.
Using 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cDNA RDA) method, we have successfully isolated a gene fragment whose expression was specifically induced by external GA3 application. Screening a G2 pea cDNA library using this fragment as a probe, we obtained a 2036 bp full-length cDNA. It contains a 1746 bp open reading frame and encodes a protein of 581 amino acids with a theoretical molecular weight of 64 ku. It shares high-level sequence identity withAAIR genes from other plant species. This cDNA was cloned into expression vector and recombinantE. coli DH5α cells with remarkable AAIR enzyme activity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A peculiar fatty acid previously detected in the phospholipids of the pea aphid,Acyrthosiphon pisum, is identified as (Z,Z)-9,12,17-octadecatrienoic acid. It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is compound in the literature. Comparison of fatty acid profiles of phospholipids between normal and aposymbiotic pea aphids shows that aphid symbionts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this unusual fatty aci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