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7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介绍的“智能电流保护控制器”是应用 MCS—48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实现电力系统电流保护的一种方法,它能取代电力系统中常规继电器电流保护装置,从而提高保护的控制精度,增强可靠性,并能大大减少电力设备投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为解决以电缆为主的低压配电网络中合闸操作所产生的过电压问题,应用低压电缆系统的Bergeron等值计算模型和过电压计算方法对一个实际电气系统的合闸操作过电压进行计算,分析了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及其物理意义。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低压电缆配电网合闸过电压幅值可能高达额定电压的50倍左右,过电压幅值与合闸时刻系统线路中所存储的电磁能量有关;这个电磁能量是合闸初相角φ和系统电缆线路长度的函数,过电压随φ呈近似正弦变化,随合闸电缆长度增加而降低,随运行电缆长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3.
对超、特高压系统中工频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影响作出了说明,对超、特高压输电系统中工频过电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工频过电压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故障时二次电缆芯线上暂态过电压计算的电路模型,电缆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程序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计算了某50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二次电缆芯线上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55.
针对电源逆变器中的过流保护问题,设计了由巨磁阻传感器组成的电源逆变器过流保护电路系统,该系统采用巨磁阻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源电流,巨磁阻传感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交变电流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通过监控电路实现电压信号的放大和处理,DSP和开关控制电路用来实现电路的开通与关断。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可以实现过流保护功能,并且可靠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6.
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过电压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变电站所电容补偿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装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将过电压保护的交流回路由母线PT接至放电PT,解决了过电压保护可靠性差、电容器投入率低的实际问题,并提高了电容器保护的集成度。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7.
王元化  龙萍 《应用科技》2003,30(12):16-17
较全面详尽地分析了微机彩显中的关键且易损的元件——电源开关管(或厚模块)的过电压、过电流和过功耗等损坏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有效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微电网中投切电容器所引起的过电压,基于电磁暂态计算软件PSCAD/EMTDC搭建了微电网投切电容器仿真模型。模型主要包括3种不同类型的微电源(小型同步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及基于逆变设备的电源)以及并联电容器组。仿真研究了不同微电源运行情况下,电容器投切过程中不重燃、单相重燃和两相重燃3种情况下的过电压。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微电源所引起的过电压相差不大,电容器发生重燃时会产生较严重的过电压,最大过电压标幺值超过4.0。  相似文献   
59.
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运行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引起电流增大,温升过高,导致电动机烧毁的原因,设计了一种新的利用交流晶闸管开关、电流互感器、电路保护用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等组成的,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60.
某些标本测定和模拟实验的资料表明:在围岩溶液低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变化在不同地质体上的激电效应存在不同的变化.本文还讨论了引此现象的机制以及利用此现象评价激电异常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