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0 毫秒
61.
主要解决海量互联网信息的舆情分析问题。以概念倾向性和话题属性新概念为基础,建立了具有人工及自我双重训练功能的、具有自我反馈机制的舆情统计分析模型。以互联网为平台构建了虚拟的弹性自组织网,解决了网络舆情分布式计算、规模自由扩展及大规模舆情信息视觉化等的问题,并根据力学抽象使其具备了网络拓扑结构的自优化、自更新功能。实验表明,模型具有分析效率高、准确、结果直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6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突发事件呈现出日益增多、矛盾突出、危害性大、复杂多变等发展趋势,不仅造成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极大地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进步,启发民智,增进民主参与,也能产生错误导向,混淆视听,扰乱社会秩序。如何客观地评价网络舆情的影响,如何从观念、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不当行为,既能扩大公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公共事件,又能规避其消极作用,建立政民有效沟通的舆论平台,构建网络和谐舆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担负着校园舆论引导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校报要坚持党性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树典型、抓热点、变形式、优化副刊等途径,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校园时尚文化,传播校园精神,努力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在网络中发布各种信息和意见,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网络舆情,这些网络舆情存在着与高校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果能够正确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和管理,则能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如果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网络舆情就能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发现苗头的“警报器”、扩大期消除矛盾的“润滑剂”与消弭期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箱”;反之,其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引发事件的“导火索”、扩大期助长事态蔓延的“助燃剂”与消弭期激发原有矛盾的“发酵池”.我国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强网络舆情正确引导,发挥网络舆情在群体事件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66.
在异步更新的方式下,将Sznajd舆论模型应用到加权网络上,用网络的节点代表一个人,用节点之间的连接权重来描述人际之间的亲疏关系,研究加权网络的磁化率和权重对舆论演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加权网络上的Sznajd舆论模型不存在僵持态,以相等的概率0.5达到全体向上或全体向下的垄断态;初始磁化率大于0,终态磁化率也肯定大于0;权重更新系数越大越不利于系统一致意见终态形成.  相似文献   
67.
基于多主体的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在先,动乱在后,已成为普遍共识的认知.研究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进而调控舆论传播的导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舆论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是舆论全方位研究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为指导,以多主体建模方法为手段,以舆论可视化仿真平台为依托,定义了舆论主体的偏好行为,模拟了舆论演化的过程,总结了舆论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8.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69.
农民工意见表达对其自身情绪释放、个体发展以及政治沟通、政府过程参考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由于种种限制,阻碍了农民工合理、有序利益的诉求,限制农民工意见表达水平。因此,有必要从改革户籍、选举制度,健全、完善农民工工会组织,全面提高农民工文化、政治素质等方面努力,并从农民工网络意见表达角度进行创新尝试,以便农民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政治生活,促进中国城市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0.
在Web2.0时代,网络舆论紧扣社会事件和公众热点,对社会生活和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着重分析了网络舆论对青年的双重影响,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