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为了制备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采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金属氯盐分别作为SiO2和铁氧体的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将Fe3O4纳米颗粒分散于SiO2基体中的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微球,并用超临界干燥法对其进行干燥。利用X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和振动试样磁场计(VS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包覆完好、性能优良、分散性良好,制备颗粒的粒径为30 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84.09 A.m2/kg。  相似文献   
202.
混合共沉淀法制备类水滑石(HTlc)纳米粒子时,其粒径及粒径分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Mg-Al-HTlc纳米粒子的合成,比较了胶溶时间、胶溶温度、碱用量及老化时间对晶胞参数、粒径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及作用。各因素对平均粒径影响顺序为:胶溶温度>老化时间>胶溶时间>碱用量。各因素对粒度分布影响顺序为:碱用量>胶溶温度>老化时间>胶溶时间。单分散HTlc纳米粒子最佳制备条件为:胶溶时间48 h,胶溶温度100℃,碱用量nNH3.H2O/(2n(Mg2+)+3n(Al3+))=1,老化时间45 min。  相似文献   
203.
应用格林函数理论,推导了纳米一维单原子晶体颗粒的原子均方速度公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有限温度下微粒表面原子的均方速度比内部原子的要小,微粒内部各原子的均方速度近似相等。随着温度升高,表面原子的均方速度升高更快,在高温极限下所有原子的原子均方速度都相同,并与温度成正比。微粒尺寸对各原子的原子均方速度几乎没有影响,但随微粒尺寸的增加,微粒中所有原子的均方速度的平均值增加。  相似文献   
204.
制备了ZnO纳米粒子,经透射电镜观察,ZnO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nm,其XRD图谱显示其晶型为红锌矿,研究了其光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5.
TiO2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吸附性能,使得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及效率取得了突出的进展.近年来,TiO2微米球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强,以及特殊的微纳米结构等特点,倍受人们的关注.因此,为了获得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充分利用各维度微纳米材料的优点,制备复合维度的光阳极结构薄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一步法直接合成了TiO2微米球与纳米颗粒共生纳米材料,该共生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光散射作用.将其作为光阳极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与纯微米球及纳米颗粒相比,基于该共生纳米材料制备的光阳极薄膜的染料吸附量大、电子寿命长,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在相同的多孔薄膜厚度为7.2μm时,得到了8.15%的光电转化效率,优于纯微米球的7.60%及纳米颗粒的6.83%.最后,通过加入一层纳米颗粒(4.8μm)进行薄膜结构优化及Ti Cl4处理,基于该共生微纳米结构的太阳电池获得了10.82%的高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6.
采用Mie理论,对球形纳米金属颗粒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在发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时表现出的散射效应.改变金属材料类型或者颗粒尺寸大小,金属纳米球的散射效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现象表明:金属纳米颗粒的散射效应受材料类型和尺寸大小的影响显著.计算结果表明,半径为100nm的Ag纳米颗粒在发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时,散射效率最高,吸收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207.
不需要模板,氨基硅片在SiO2-COOH的DMF溶液中组装,直接得到了SiO2-COOH纳米颗粒的非致密纳米颗粒阵列. 纳米颗粒主要是通过氨基与羧基之间的静电作用吸附在基底上的,在热处理后,可能转变为酰胺键,并增强了纳米颗粒阵列的耐酸碱性. 表面的官能团提供了进一步组装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8.
研究了不同晶相组成的纳米TiO2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过滤纸为基材,通过真空过滤器,制备不同晶相组成的纳米TiO2.然后以甲苯为检测气体,通过光催化性能检测系统,测试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得出具有最佳光催化性能的晶相组成为锐钛型/金红石型(质量比)=83/17,对进一步研究具有高光催化性能的光催化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9.
Fine metal particles with uniform shape,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nd high purity are increasingly needed for specific uses in high tech industrial application.We report the direct chemical synthesis of FeCo alloy particles using the mixture of FeCl2·4H2O,Co(Ac) 2·4H2O(Ac:acetate) and NaOH in ethylene glycol,and then obtained FeCo alloy particles better dispersed by adding the polyvinylpyrrolidone(PVP) and also the siz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adding copper.The prepared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ESEM,XRD and VSM.The mean diameter of these particles was varied in the range of submicrometer to nanometer with metal-ion concentration.FeCo particles showed the typical soft magnet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10.
通过添加纳米颗粒调控油-水界面润湿性接触角是当前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的前沿热点。然而微观实验数据的缺乏使得纳米流体驱油机理始终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轻敲模式成像原理首次对液滴添加纳米颗粒后形成的纳米流体微观动态接触线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硅油液滴和正丙醇液滴在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石英颗粒后,微观接触角分别减小1.6°和0.9°,同时接触线在20 nm高度范围产生凸起结构,这与所添加纳米石英颗粒粒径一致。纳米凸起结构的产生为颗粒提高系统浸润性的结构分离压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