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16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介绍了穆斯堡尔的生平,回顾了穆斯堡尔发现固体中γ辐射的原子核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的历程,着重说明了穆斯堡尔在研究中严谨的作风,巧妙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高昂的激情在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邻近或转移性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方法:搜集35例疾病经临床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转移性淋巴结20例(占57%)均推压、包绕颈动脉间隙内血管.淋巴瘤7例(占20%)均为推移颈动脉间隙内血管.其他病变(8例,占23%)如神经鞘瘤等均以推压为主,使颈动脉间隙内血管移位.10例恶性肿瘤及1例病灶感染(占31%)则表现为病变与血管之间的脂肪层消失.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包绕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淋巴瘤及良性肿块主要是推移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  相似文献   
133.
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谐波放大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谐波等值网络化简法,分析各奇次谐波下随电容器组投入情况不同,变电站等值网络的变化过程,研究了电容器支路发生谐波谐振放大的各种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电容器组须按照分析结果进行投运,以避开谐振点,从而避免谐波电流放大的发生.对驻马店变电站实际运行电容器组进行的仿真分析,证明了所提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对实际生产运行具有指导意义,可避免传统方法所造成的设备浪费,对多数带并联补偿的三绕组电力变压器都适用,并可作为校验方法供设计时使用.  相似文献   
134.
为研究磁饱和状态下发电机转子轴系电磁激发扭振问题,应用推广形式的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找到磁饱和状态下发电机气隙磁场能量,建立了电机转子轴系扭振方程组.由非线性振动平均法求得满足组合共振时幅频响应分岔方程并进行奇异性分析,得到了开折参数平面的转迁集和分岔图.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激磁电流和非线性磁导的增加,以及同步电抗的减小,系统组合共振的共振区增大.  相似文献   
135.
非线性电阻电感型RLC串联电路主共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非线性电阻电感型RLC串联电路的非线性振动,应用拉格朗日一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受简谐激励的具有电阻和电感非线性RLC电路的数学模型.根据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系统满足主共振条件的一次近似解以及对应的定常解.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极板面积,响应曲线的振幅和共振区变大;增大极板间距、电感非线性系数和电阻,响应曲线的振幅和共振区变小.非线性电感和电阻可以抑制电量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随极板间距增大而增大,随极板面积和电感线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6.
为进行快速动态层次聚类,通过分析自适应谐振理论(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ART)神经网络的快速学习、主观设置警戒参数、输出无层次结构等优缺点以及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神经网络的侧反馈、不能动态聚类、输出无层次结构等优缺点的基础上,借鉴Hebb规则的思想,针对ART2神经网络的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研究.通过结构描述、算法分析,该算法融合了ART2和SOFM的优点,克服其不足之处,以快速学习的方式形成可带有多层层次的动态聚类结构(不同的层次代表不同粒度的聚类),此外还降低了对警戒参数主观设置的要求,对于较粗粒度的聚类不再需要重新训练神经网络.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基于蛋白质对依文思蓝共振瑞利散射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溶性蛋白质的新方法.在酸性BR缓冲溶液中,依文思蓝在365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对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γ-人球蛋白、卵白蛋白测定的检出限均低于15 ng/mL.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稳定、选择性好,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8.
高斯束谐振系统为早期宇宙遗留的随机高频引力波的探测开启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本文指出,当入射引力波的传播方向与高斯束不同时,高斯束谐振系统产生的一阶扰动光子流将降低几个数量级,即高斯束谐振系统只对沿某一特定方向传播的高频引力波产生响应.因此,高斯束谐振系统对高频引力波的传播方向具有良好的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共振光散射(RLS)技术, 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探针应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浓度范围(2.35×10-8-~1.17×10-6mol/L)内, HSA PDDA体系的RLS强度随HS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与考马士亮蓝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40.
在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框架下,采用复标度方法研究Pb同位素的单粒子共振态.研究复标度哈密顿量Hθ的本征值随复标度参数θ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连续谱随θ转动,当θ增加到一定值时,共振态开始出现;共振态出现后,共振态位置不随θ变化.同时利用θ轨迹方法得到201~212Pb的共振态能量和宽度,并进一步研究Pb同位素链的共振态能量和宽度随原子核质量数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