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9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原6D型注水泵效率低,耗电高、寿命短,难以满足油田注水需要。究其原因是泵设计不合理,对主要部件的材质和工艺要求过低而造成。通过对6D型注井泵的改造,使其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性能良好,提高了泵的效率和寿命,使油田在注水过程中节约了大量能源和资金。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投资少、见效快的6D型注水泵的改造措施和改造经验。  相似文献   
92.
本文在对储层矿物、岩石在碱性驱替剂中的化学行为系统研究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碱性成岩环境有助于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这一全新的观点,并提出了单旋回成岩环境体系中的“酸-碱链式反应”模型。最后通过岩石矿物组成分析和文献调查证实了碱性成岩环境确实存在。显然,这种观点的应用会对油田油气勘探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石墨渗铜喉衬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与烧蚀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粗粒级高强石墨加压渗铜制备的石墨渗铜喉衬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抗热震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铜提高了原石墨的导热系数及整体增韧的综合效果。对热试车后的石墨渗铜喉衬进行烧蚀微观结构及能谱分析研究,得到了铜的分布情况与烧蚀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对新型冷作模具用钢65Nb 进行了提高强韧性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65Nb 钢预先热处理采用经充分锻造后球化退火,最终热处理采用高温加热淬火后三次高温回火可获得高的强韧性。以1 120℃淬火+ 560℃三次回火性能最佳,适合于用来生产连续工作并要求有足够红硬性的冷作模具,特别是冷镦模。  相似文献   
95.
为探索毛基体非吸收型休眠包囊的生命活动特征及其胞器的功能,本文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包囊游仆虫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胞器酶反应活性及其定位:(1)在营养细胞中的食物泡膜位置出现紧密排列的腺苷三磷酸酶反应颗粒,但在休眠细胞中酶反应颗粒则聚集在细胞表膜区;(2)营养期细胞中,酸性磷酸酶反应颗粒分布在处于不同消化时期的食物泡或自噬泡内,在休眠期细胞中酶反应颗粒定位在自噬泡周缘;(3)营养细胞的线粒体内膜有稀疏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颗粒,休眠细胞中在分散的线粒体内也有稀疏的酶反应颗粒,但反应活性比前者要弱得多.作者由所得结果推测,大部分情况下休眠细胞的酶反应活性较营养细胞的同种反应弱;不同类休眠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其酶的功能和作用部位可能是不一样的;在休眠细胞中也发生着消化和营养利用的过程,也经历着线粒体的功能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6.
注汽干度对增强汽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注汽干度,开展了高压汽水分离计量装置,介绍了汽水分离器的设计原理,同时结合现场运行数据进行效果及经济分析,并对不同装置的注汽锅炉进行余热利用设计及效果分析.介绍了井口计量装置原理及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高压汽水分离器后,使干度上升15%~20%,停运低压供热锅炉24台.为稠油后期开发提供有力的配套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混相驱中的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示踪剂可分为放射性示踪剂和化学示踪剂。化学示踪剂已取代放射性示踪剂在混相驱中的主导地位,其中,全氟环烷烃和六氟化硫是目前现场广泛试验和应用的化学气体示踪剂。对气体示踪剂的性质、选择条件、分析方法、用量计算公式、投放工艺和取样要求等进行了综合论述,介绍了混相驱的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这项技术用于水气交替注入混相驱油田示踪剂监测,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
稀油聚驱后蒸汽驱温度与压力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稀油油藏聚合物驱油后蒸汽驱注入温度与压力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大庆萨尔图油田天然圆柱状岩心和模拟地层油,首先在45 ℃环境下进行水驱和聚驱,而后在模拟环境温度和注入温度的双温度场条件下进行了蒸汽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驱-聚驱累计采收率达54.4%的基础上,蒸汽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为28.3%;当压力一定时,不同注汽温度的蒸汽驱采收率均随着注汽PV数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各自的稳定值,有效PV数约为1.4;蒸汽驱采收率提高幅度随岩心平均温度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驱替温度范围为岩心平均温度超过饱和水蒸汽温度(10~15) ℃;随着压力的增加,得到相同采收率的注汽温度也相应增加,尽可能降低压力将可利用相对较低的注汽温度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并减少注汽过程的热量消耗.  相似文献   
99.
本文改进了Jones蒸汽驱产量计算模型,据此,对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生产状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通过历史拟合,Jones模型预测结果与生产历史吻合,可用来估计生产动态变化趋势;(2)注蒸汽速度和蒸汽干度的增加,会增加原油采油速度;(3)原始含油饱和度增加会明显地增加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100.
基于三维网络模型的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利用三维网络模型模拟了饱和油、水驱和聚驱三个驱替过程,研究了聚驱后的微观剩余油分布状态,分析了孔隙半径、配位数、形状因子、润湿性等孔隙结构参数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孔隙半径、配位数、形状因子的增大,聚驱后剩余油百分含量降低;水湿油层的聚驱采收率高于油湿油层的聚驱采收率。 关键词:网络模型;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