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5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文章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结构,对原有的通过质子交换膜连接的结构进行改良,并且对分体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盐桥了进行研究,分析盐桥的孔径对整个微生物燃料电池体系产能和清洁2个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了盐桥用于MFC降解污水是可行的,并且其截面积的增加对系统的产电和COD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92.
农肥和化肥对黑土氮素转化功能菌和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玉米田黑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土壤氮素转化功能菌及其活性在不同施入量农肥和化肥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农肥高量处理使土壤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升高,分别是对照的2.22倍和4.09倍,而化肥高量处理使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是对照的8.49倍;农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促进作用,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脲酶,土壤微生物量氮与过氧化氢酶和土壤氨化细菌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氨化细菌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93.
为了提高子长油田降沟区块的产量和采收率,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和适用条件入手,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考察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温度40℃、矿化度5×103mg/L的油藏条件下,注入菌液质量分数为2%~5%的M1系列、M2系列菌组后增油效果明显,可以提高采收率10%,投入产出比为1∶11.2.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在子长油田降沟区长2区块实施微生物驱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4.
为考察2,4,6-三氯苯酚(2,4,6-TCP)废水处理过程对污泥性能和菌群结构的影响,利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处理2,4,6-TCP模拟废水,通过逐步提高进水2,4,6-TCP浓度(10-50 mg/L)的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10 mg/L 2,4,6-TCP驯化的活性污泥可有效降解进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2,4,6-TCP,提高进水2,4,6-TCP浓度基本不影响污泥性能。当处理不同浓度的进水2,4,6-TCP的SBR处于稳定运行阶段末期时,污泥絮体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随进水2,4,6-TCP浓度的提高而升高,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同样随进水2,4,6-TCP浓度的提高而升高。经2,4,6-TCP驯化的污泥中降解2,4,6-TCP的功能菌属显著富集,虽然不同浓度的进水2,4,6-TCP和不同的SBR运行阶段影响微生物多样性,但不同污泥中的微生物菌属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通过逐步提高进水2,4,6-TCP浓度的方式驯化污泥可实现废水中2,4,6-TCP的有效去除。本研究的实施可为氯酚废水及其他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95.
快速高效堆肥处理城市污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城市污泥堆肥工艺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有显著的改变,同时对堆肥后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尝试性探讨,为城市污泥微生态和高效堆肥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96.
宁夏盐池沙地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北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以宁夏盐池退化沙地种植不同密度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法对3种不同密度柠条林及对照(封育沙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随着人工柠条林密度的增加,土壤肥力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样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柠条林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1665丛/hm^2,2490丛/hm^2,3330丛/hm^2,封育沙地,且4种类型的微生物群落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细菌数量与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总钾的质量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总氯的质量含量极显著相关.可为在退化沙地改良过程中大面积营造柠条灌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7.
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铁还原过程对淹水稻田中水体富营养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浓度磷酸盐对氧化铁的微生物过程是否产生抑制尚不清楚.为此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接种水稻土浸提液混合培养和铁还原菌纯培养等方法,探讨了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水稻土泥浆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速率随磷酸盐浓度增加而降低,淹水后期高浓度磷酸盐处理中的Fe(Ⅱ)累积量呈下降趋势;磷营养为4~16mmol/L时,四川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能较好地利用葡萄糖和丙酮酸盐进行Fe(OH)3还原反应,江西水稻土中的铁还原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有所延迟,2种水稻土浸提液的微生物群落对乳酸盐的利用较差,反应40d后才有明显的Fe(OH)1还原现象在接种铁还原茵的纯培养试验中,磷酸盐浓度在小于1mmol/L或大于16mmol/L时均不能进行铁还原反应,表明铁还原过程对磷酸盐的调控存在浓度阂值.  相似文献   
498.
以5,5′-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生物法转化液中的L-半胱氨酸,测定波长为412 nm,L-半胱氨酸在5~4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3),高、中、低浓度水平的L-半胱氨酸加标回收率为99.2%~102.5%,RSD为2.3%.该法准确、简单、快速,可以用于对微生物转化进行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499.
潘顶伍  谭红 《贵州科学》2012,30(6):55-59
豆渣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钙等营养元素,是一种新型保健食品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豆渣食品的营养保健价值、相关利用和微生物豆渣发酵食品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0.
北京城市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磷脂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城市湖泊八一湖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Bligh和Dyer萃取方法,萃取4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每2 cm分层中的磷脂,使用水质总磷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测定分层中磷脂浓度,按照Findlay给出的转换因子(1 nmol磷相当于3.4×107个微生物细胞),估算出各样点平均微生物含量及分层的微生物量含量。现场测定水体中的pH值、DO、叶绿素等指标,表明八一湖整体水质状况良好。结果表明:八一湖4个采样点磷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81μg/gdw,6.741μg/gdw,0.696μg/gdw,2.143μg/gdw。水平分布上,位于湖泊中心的2号采样点磷脂平均含量远高于其他三个采样点的磷脂含量。湖中心水流速缓慢,水流基本没有流动,大量的外源营养物质不能够及时扩散,大部分都会沉淀下来。在垂直分布上,各采样点磷脂含量均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0 cm~4 cm)磷脂含量的下降趋势相似,均呈现出2 cm分层磷脂含量为4 cm分层磷脂含量的2~3倍;而(4 cm~10 cm)各采样点磷脂含量的下降趋势各不相同。根据Findlay给出的转换因子,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含量变化趋势和磷脂含量一致表层(0~6 cm)沉积物微生物含量高,微生物活动活跃,深层(6 cm~10 cm)微生物含量低,微生物活动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