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系统科学   166篇
丛书文集   135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478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提升普通高校学报影响力的措施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普通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低、影响力小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提高普通高校学报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影响力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
磁路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议引出磁容、磁感、磁阻、磁导、磁动势等参量。建立了等效路上的对偶性定理。讨论了近十种重要的推理或应用。  相似文献   
33.
本文在阐述变极点最优控制原理及其在电液力伺服系统中的实施之基础上,又进行了变极点控制的离散化处理和离散降维观测器对系统的状态重构,解决了系统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的矛盾,为该系统微机控制软、硬件的实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了分布参数的非保守力学系统的守恒律问题,将经典的Noether守恒律存在的条件-Killing方程推广到了分布参数系统,并给出了分布参数的非保守力学系统的Noether守恒律的形式,讨论了对断裂力学的有关应用。  相似文献   
35.
从单体液压支柱的特性出发,结合大台井实际的煤层和顶板条件,计算了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密集柱的支撑力。影响密集柱支撑力的相关参数主要有煤层厚度与倾角、采深、控顶距等。密集柱支撑力的大小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增大,顶板压力主要由密集柱承担;随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采深增加而线性增大,深部开采时应考虑适当增加支护强度;随控顶距增大而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所得到的结论为大台井“川法”采煤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二十一世纪,一些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传统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前半叶纺纱技术、纺纱设备以及纺纱工厂自动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为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中,全面、准确地考虑水平载荷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桥式起重机在惯性力、风力、偏斜侧向力作用下,水平刚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准确、简单的内力计算式。方便了设计,提高了计算精度,可供设计选用。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揭示了从日本引进的手摇套料钴的工作进给原理为一差动螺旋传动,阐明了它的使用方法,详细分析了它的齿轮传动、螺纹传动、刀具结构及几何角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9.
从扩散运动的不规则力出发 ,指出了泰勒理论导致扩散运动中粒子动能平均值发散的根源 ,从而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即粒子碰撞前速度与碰撞中速度的变化量不应是完全独立的概率变量 .  相似文献   
40.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调控作用,因此城镇分布数量和密度呈现出农耕区—农牧交错区—游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观上,以河流为脉络,城镇发展或溯源而上伸入高原腹地,或向河谷两岸推进,进入山区,表现为从优势生存空间向劣势生存空间的时空转化,城镇数量与密度呈现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的递减趋势.微观上,河谷农耕区城镇选址多位于河流阶地上,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而牧区城镇的选址却往往与水草丰美的牧场相关,映射出古代城镇对自然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总体而言,青海省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和军事据点的设置,而非城镇内部社会经济自我发展.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成长的主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