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针对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利用叠前黏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碳酸盐岩生物礁、滩的地震响应特征,为地震资料识别生物礁储层提供依据.模拟结果显示,在生物礁两侧出现上超反射,礁顶明显见披覆现象,在礁体内部产生S形前积反射、弱反射或杂乱反射,在礁前缘斜坡相外形呈楔状且礁底为下超反射终止.此外,礁体顶底界反射产生极性反转,底部反射同相轴可能出现上凸或下凹现象,而深度域成像剖面可以消除上凸或下凹现象.  相似文献   
922.
制备了多种以γ - Al2O3为载体的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其在由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ME)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中的催化活性,其中以K2 O/γ - Al2 O3催化活性较好.同时考察了负载量、催化剂用量、甲醇与碳酸乙烯酯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为K2O/γ - Al2O3,甲醇与碳酸乙烯酯摩尔比为5,m(催化剂)∶m(甲醇)为1∶200,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碳酸二甲酯收率最佳为52.0%.  相似文献   
923.
以钛白废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MnCO3粉体,研究了工艺条件对MnCO3产率和纯度的影响,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XRD、TEM和FT-IR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HCO3加入量的增加,MnCO3产率逐渐升高;随着反应温度升高,MnCO3产率逐渐增大,而纯度略有所降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MnCO3产率升高,纯度基本保持不变.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MnCO3晶体,为具有较好的分散状态的无规则的纳米颗粒和直径约为10 nm的条形纳米棒.  相似文献   
924.
许多碳酸盐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如何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目前任11碳酸盐岩油藏存在单井产油量低,注入水利用系数低,水驱效率越来越差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途径,以便进一步发挥油藏生产潜力。分析了任11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开展了任11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从注气强度、注气方式、注气部位,生产气油比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油藏注CO2方案模拟计算20年,产油量显著上升,采用注CO2可比目前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3.5%左右。  相似文献   
925.
在盐酸溶液中,用二氧化锰浸出方铅矿精矿制备氯化铅,并考察操作参数对铅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酸体系中二氧化锰浸出方铅矿的最佳操作条件如下:搅拌速率为500 r/min,反应体系中总液体与总固体质量比为10,二氧化锰与方铅矿精矿质量比为1.3,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80℃,盐酸浓度为3 mol/L,氯化钠质量浓度为250 g/L;在此最佳操作条件下,方铅矿精矿中的铅浸出率在99.5%以上,氯化铅产物纯度在99.6%以上。  相似文献   
926.
研究以岩石组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基础,按照岩石结构成因类型、优势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物性分类进行多层次划分,将晚古生代以后的孔隙型礁滩相储层分为4大类、10小类,其中细-粗粒间溶孔的残余颗粒灰岩、细-粗晶间孔的残余颗粒云岩、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的结晶碳酸盐岩是主要的优质储层类型,此种分类方法兼顾储层的地质成因模式与其自身特定的渗透性、弹性声波等物理属性,有助于改善储层类型的测井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效果,对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建模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7.
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的锰吸收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锰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为实验材料,通过温室实验模拟锰污染环境,研究垂序商陆生长在不同锰浓度生长介质的锰吸收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和积累模式依赖于生长介质中锰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垂序商陆根、茎和叶的锰含量基本随着生长介质中锰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生长介质不同锰浓度(0.2,0.5和5.0 mmol/L)条件下,垂序商陆根、茎和叶锰含量均随着生长时间呈现波动变化,在植物处理5d时出现一个峰值,其后有所降低;垂序商陆在锰处理开始的48 h内存在一个快速的吸收过程,但是,生长介质高锰浓度(5.0mmol/L)变化幅度要大于低锰浓度(0.2和0.5 mmol/L);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和转运受生长介质中锰浓度和植物体内锰含量状况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928.
麦草原料茎秆和叶子的形态构造与化学组成的差异影响其碳水化合物的酶水解转化效率。研究比较了碳酸钠预处理对麦草茎秆和叶子的组分构成及酶水解转化效率的影响,并用化学降解方法分析了预处理后茎秆和叶子木质素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麦草叶子在碳酸钠预处理下具有较好的脱木质素选择性,叶子经以原料绝干重为基准的碳酸钠(质量分数8%)、温度140℃预处理,在10μmol/(min·g)酶用量下的总糖转化率比茎秆高29%。碱性硝基苯氧化和臭氧降降解研究表明,叶子与茎秆木质素存在显著的结构差异,其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和β-O-4连接键含量均较低。碳酸钠预处理后,叶子木质素的碱性硝基苯氧化和臭氧解产物得率的降幅高于茎秆木质素,表明叶子在预处理过程中有更多的β-O-4键发生断裂。由此可以推断,碳酸钠预处理麦草茎秆和叶子的酶水解转化效率与其木质素结构差异存在一定关系,木质素含量及结构是影响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29.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研究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热液活动对湖相碳酸盐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层中广泛发育鞍状白云石,同时伴生黄铁矿和石英;多数碳酸盐岩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Eu正异常明显,同时具有较低的87 Sr/86 Sr比值;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普遍高于埋藏时的古地温;研究区热液活动对碳酸盐岩储层有着明显的改造作用。在深部富CO2热液的侵蚀下,碳酸盐岩形成大量溶蚀孔、扩大溶蚀缝和晶间孔,储层物性有着明显的改善;但随之产生的白云岩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堵塞已形成的孔隙,给物性带来负面影响;歧口凹陷热液碳酸盐岩储集相被深大走滑断裂所控制,在负花构造部位最为发育,热流体上涌的根源可能为新近系的广泛热事件。  相似文献   
930.
研究了非平衡条件下氯化锰复合吸附剂吸附氨的压力/温度曲线,并与Claperon反应平衡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相同的冷凝/蒸发条件下,氯化锰吸附(解吸)氨的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非平衡吸附/解吸过程为双变量控制,而不是单变量控制.这一研究结果与理论上的Claperon曲线有较大的差别.为了验证研究结果,对吸附剂的等压吸附过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与平衡压力/温度曲线相符合;解吸过程则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并且该现象主要在解吸4mol氨之后出现.考虑解吸滞后条件,计算了单级吸附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和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SCP),结果显示,按照传统理论所得到的COP和SCP与实际测试结果的误差分别达到25%与40%,说明对于化学吸附制冷过程的理论计算需要以非平衡吸附性能测试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