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81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microcosm soils treated with battery was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ttery waste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hazards to our environment,especially to the soil.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battery waste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microcosm soils were treated with the powder made from the battery waste.Microbial biomass and respiration were measured after 15,30,45,and 60 days of the treatment,and catabolic capability and Bi- olog profile were determined after 60 days.Microbial biomass was declined by all treatments,while microbial respiration and catabolic ca- pability were enhanced.Although microbial biomass recovered after a period of incubation,microbial respiratory quotient,catabolic capa- bil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remained significantly affected.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microbial respiratory quotient and Biolog pa- rameter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microbial biomass to the battery stress on bio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52.
以萘为焦油模型化合物,考察了镍基整体式催化剂上生物质粗燃气干重整和临氧重整的性能。镍基重整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重整活性,焦油全部转化为H2、CO及微量轻质组分。在750℃下连续反应108h,未检测到反应器压降变化和CH4与焦油转化率下降,整体式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
活性炭降解性能的优化及降解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活性炭降解能力,采用曝气和预氧化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对活性炭进行观察,表层多孔,微生物丰富,多为球状和杆状细菌,不同炭层上的生物量约为15~30×108个E.coli当量/g活性炭。在进水平均值氨氮为39.8 mg/L、TOC为9.0 mg/L、UV254为0.104 cm-1时,去除率分别高达60%、27.5%和18.9%。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解析不同炭层上微生物的DNA,结果表明:中间炭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比上、下炭层略高,微生物相似性和均匀性程度均较高,系统优势菌种在各个炭层均匀分布,活性炭上的生物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优化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4.
政策对发电企业能源决策的影响及最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考虑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和传统化石燃料发电企业组成的电力供应市场,分析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投入补贴政策、不可再生能源碳排放价格政策的影响,建立了两类电力企业以自身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决策模型,给出了最优解的表达形式.论文结合我国生物质能源政策,分析得出: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投入补贴率是刺激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的有效措施;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同时增加社会总发电量,不能将碳排放价格制定过高,而应重点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最后,论文引入由消费者剩余、电力部门总收入、补贴或者税收收入转移、环境损害组成的社会福利函数模型,构建了基于社会福利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决策模型,得出我国应加大生物质能源研发投入补贴率、提高碳排放价格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得到的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采用生物质焦和活性炭粉作还原剂,在管式炉中进行了低品位软锰矿焙烧还原对比试验.分别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生物质焦用量等条件对软锰矿还原率的影响,对焙烧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焦在焙烧时间和还原效率上优于活性炭粉;软锰矿焙烧还原依次经历Mn O2→Mn2O3→Mn3O4→Mn O过程;在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50 min,生物质焦用量为10%时,软锰矿还原率可达98%以上,在此基础上导出了还原动力学方程,并证实还原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3.896 k J·mol-1.  相似文献   
56.
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为研究区,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样地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树种建立了北京市八达岭林场三维绿量(TGB)的估测模型。对估测模型进行评价和精度验证,得到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三维绿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8、0.756、0.759,测算精度为85.63%。基于模型估测八达岭林场的三维绿量,总量为1 498.635万m3;与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计算的地面实测三维绿量对比,测算精度为90.89%。  相似文献   
57.
铁矿--生物质复合球团还原行为及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生物质合成气气氛下,不同组分复合球团(添加和未添加生物质)的还原速率、还原度、表面微观结构和失重变化规律,对球团中添加生物质的作用机理以及含生物质球团还原过程的限制性环节展开研究.添加生物质的复合球团表面结构比无生物质球团疏松,孔隙率高,有利于后续还原的热质传递,增加产物还原度,降低反应活化能;复合球团的还原以收缩核方式进行,在1123~1323 K温度范围内,界面化学反应是两种球团还原反应的主要控速环节;添加生物质后,有利于界面化学反应的进行,使得球团的还原表观活化能由95.448 kJ·mol-1降低到68.131 kJ·mol-1.  相似文献   
58.
文章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生灌木治理沙地吸收二氧化碳、用灌木枝条发电减排二氧化碳、以电厂余热和烟气养殖螺旋藻捕集二氧化碳的“三碳经济”产业链。该产业链极大地增强了生物质发电厂的活力,提高了农牧民营林治沙的积极性,显著带动了农牧民增收,并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该产业链实现了被动治沙到主动治沙的转变,在我国沙漠沙地治理的机制建设中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9.
绿色化学及化学工业的绿色革命(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并从化学反应条件的绿色化、化学反应途径的绿色化以及用生物质作化工原料等三个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化学工业中绿色革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就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退化阶段植被区系组成的变化表现为物种数和密度先降后升的的过程,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密度的变化幅度为51.98→31.12→62.76→(ind.(tus.)/m^2),种数为15→12→17种;生活型谱变化不明显,说明植被的退化主要是群落中优势种的衰退造成的;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大,为218.1→748.72→155.6(g/m^2);植物水分生态类型表现为中旱生植物逐渐减少,强旱生植物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