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利用CT扫描技术实现对岩心微观驱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内部孔隙度的空间分布测定,可识别岩心的非均质性特征。不同驱替液在微观介质中渗流分布图像的重建,直观地得到了岩心不同断面不同时刻的渗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每一驱替阶段岩心含油饱和度值的计算,得到微观剩余油在微观介质中的三维分布及含油饱和度的沿程分布信息。从而实现岩心驱替过程中渗透规律的描述及含油饱和度的可视化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52.
 利用CT 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恒速压汞,研究了低渗透砂岩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及低速水驱特征,讨论了束缚水和流速对水驱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低流速情况下由于沿程阻力差异较小,岩心内部产生类活塞式驱替,油水界面十分清晰,两相区域十分狭窄,含水饱和度剖面十分陡峭且几乎与运动方向垂直。在低速驱替过程中,水相直接通过大孔隙而把大量的剩余油封闭在中小孔隙当中,而且一旦注入水突破,靠增加注入速度及注入时间无法降低剩余油含量。这是因为岩心高孔喉比使得卡断和绕流效应增强,导致采出程度非常低下。与无束缚水相比,束缚水的存在改善了油相的流动性,且类活塞式驱替使得稳定的隔断无法形成,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53.
三元驱后地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明确剩余油类型及数量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CT)及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水驱后、弱碱三元驱后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各种类型的微观剩余油。结果表明:水驱后剩余油主要类型为簇状、柱状、盲端状;弱碱三元驱对水驱后各类剩余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驱替作用,对簇状剩余油驱替效果最好;盲端状剩余油饱和度在三元驱后有小幅度升高。弱碱三元驱后剩余油形态与水驱后一致,簇状剩余油占比最高,需要进一步动用该类剩余油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54.
原状膨胀土三轴浸水过程的细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状安康膨胀土三轴浸水过程及浸水后的三轴压缩剪切过程进行了CT扫描,并对膨胀土破坏的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根据CT图像的变化,发现其浸水过程实际上是水浸入膨胀土的裂隙和空隙,土体膨胀,产生新的裂隙,并最终贯通的过程.当浸水达到饱和状态时,土体的密度趋于均匀,强度增大,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硬化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急性肺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肺挫伤患者461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 h内行64层螺旋CT胸部平扫,判断有无肺挫伤。结果:诊断肺挫伤113例,双肺广泛性挫伤12例,右肺挫伤61例,左肺挫伤40例;肺不张22例;合并气胸33例,其中血气胸10例;肋骨骨折38例,锁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2例,胸椎骨折2例,胸骨骨折1例;皮下气肿87例,纵膈积气11例,纵膈血肿3例。结论:64层螺旋CT能有效诊断肺挫伤,尤其对影像学征象较隐蔽的病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6.
采用电法CT技术探查树木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流电法应用于树木内部结构探测的成像效果,通过直流电法层析成像技术对不同种类的树木进行了检测实验研究。运用并行电法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弧度修正系数对电性参数进行了修正,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树干电阻率剖面。三种树木电性剖面对比发现,不同材质的树木电阻率值差异明显,且树干断面电阻率分布整体表现为里高外低的特征。电阻率分布特性可为树木健康状况诊断提供相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7.
为了提取人脑CT图像中的脑部组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水岭算法,首先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初始分割,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由图片表面的灰度变化引起的过分割,使边缘定位更加准确;然后在聚类图像的梯度图上利用自动阈值法增强其对比度,进行分水岭分割。最后为了避免过分割现象,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了相似区域合并。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能够得到符合人类视觉系统特性的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5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which compensates for the motion artifacts in the thorax caused by patient breathing.The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a motion vector field determined from a four-dimensional(4-D) uncompensated image data set.Surface models of the lung and the ribs are tracked through the 4-D data set to create motion information within the entire thorax.Finally,an image is reconstructed using motion compensated back-proje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  相似文献   
59.
通过电子束CT检查与冠脉造影术检查各项对比,提出了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冠心病(老年组)的临床意义.采集我院2005~2008年病例54例,均为≥60岁老年人患者,进行电子束EBCT检查CAC积分的测定,筛选病例和选择性冠脉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电子束EBCT检查与选择性冠脉动脉造影术结果呈高度的相关性:EBCT造影对冠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不仅受血管解剖部位的影响,还与血管的大小有关.说明冠状动脉钙化是影响冠脉管腔CT评价的重要因素;CAC的检测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意义;CAC阴性有助于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60.
基于CT图像,选择颌面部组织(包括脸颊软组织)为对象,建立符合生理要求的口腔修复、软组织变形仿真模型。利用Amira软件,通过轮廓提取、公共轮廓线建立、模型光顺等操作,结合重建组织的医学特征,对颌面部不同组织分别进行三维重建。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可真实再现颌面各组织的解剖形态,体现相邻组织紧密结合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